近期一個病例較特殊,是一位年約30歲的男性,約一年前因進食吞嚥困難,食道內累積幾口的食物就回堵,導致胸口悶痛最終全部吐出來,連喝水也是困難,只能吃一些流質食物,醫院確診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在醫院曾接受2次食道氣球擴張手術、注射肉毒桿菌,最後也動了賁門括約肌切開手術,不僅症狀沒減輕,因為賁門切開手術卻導致賁門鬆弛,出現胃食道逆流。因此選擇回來接受針灸治療。
對於手術後的食道弛緩不能症或者是術後胃食道逆流的病患,通常無法評估其針灸的療效,因為不知道侵入性的手術治療到底對賁門括約肌與深層神經的破壞程度,只能盡力而為了。針灸的治療方式與之前的案例大約相同,只是必須同時針對賁門無法張開的食道弛緩不能症及賁門無法緊閉的胃食道逆流一起治療,這是兩個極端矛盾卻同時存在的症狀。
經過第三次治療後,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就明顯減輕;第七次治療後,已經不再出現胃食道逆流。至於食道弛緩不能症,第五次治療後,吞嚥有明顯改善,當進食中出現卡胸口時,病患只要伸懶腰,食物就能順利進入胃。隨著症狀逐漸改善減輕,病患嘗試進食不同的固體食物,同時也增加進食的量;第十一次治療後已經能夠輕鬆吃漢堡、牛排與粽子等食物了。因為曾經有手術的破壞,治療的過程起伏較大,治療的時間也較久,目前完成第三個療程,評估已經恢復九成五。
儘管食道弛緩不能症的發生比例不高(約十萬分之一),但是我的針灸門診始終維持2~3位診治的病人,扣除中途因故停止治療的病患,目前已累積治療了約160的病例。
近年醫學發展突飛猛進,但是大部分僅是止於診斷技術的提升而已,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仍然存在許多治療的盲點。多年來,我持續針對某些臨床常見但治療成效有限的症狀進行針灸治療的探索與經驗累積,觀察到在部分個案中,透過針灸介入後,症狀有明顯改善的情形。雖然療效因人而異,且仍需醫師專業判斷與整體評估,但針灸屬非藥物的輔助療法,在部分患者中提供了另一種調整體質、緩解不適的可能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