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和大腦額葉的關係

腸道也會影響情緒!改變飲食習慣維持大腦健康

腸道也會影響情緒!改變飲食習慣維持大腦健康

美食與額葉(前額葉)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大腦對食物的認知、選擇與情緒反應方面。額葉是大腦皮質的一部分,主要負責認知功能,如決策、情緒調節和自我控制。在與食物相關的認知過程中,額葉發揮著重要作用:

1.  決策制定:當面對不同的食物選擇時,額葉幫助我們基於過去的經驗和當前的需求做出選擇。比如,在選擇健康食物與高熱量快餐之間,額葉的活動可能影響我們的最終選擇。

2.  情緒與食欲:額葉對情緒的調控也可能影響食慾。情緒波動(如壓力或快樂)可能會改變我們對特定食物的渴望。

3.  自我控制:額葉對自我控制的功能使得人們能夠抑制對不健康食物的渴望,這在飲食控制和避免過度飲食中非常關鍵。

總的來說,額葉在飲食行為中扮演著整合和調節的角色,影響我們的飲食選擇和食物相關的情緒反應。

美食和大腦的關係

美食與大腦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複雜且深刻的。食物不僅僅是滿足我們生理需求的物質,它還能影響我們的情緒、認知功能和整體心理健康。

首先,食物是大腦能量的主要來源。大腦雖然只占人體體重的2%,但它消耗約20%的能量。葡萄糖是大腦的主要能源,攝入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保持認知功能和精神狀態的穩定。

其次,某些食物中的特定營養素,如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D、鋅和鎂,對大腦健康尤為重要。例如,Omega-3脂肪酸有助於維護神經細胞的結構,促進大腦發育和功能,並可能降低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

此外,食物還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巧克力、香蕉等食物含有色氨酸,這是一種氨基酸,可以轉化為血清素,後者是一種“幸福感”神經遞質,有助於提升心情。

長期飲食習慣也與認知衰退和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相關。地中海飲食等富含健康脂肪、全穀物、水果和蔬菜的飲食模式,已被研究顯示可以支援大腦健康,延緩認知衰退。

因此,合理的飲食不僅可以維持大腦健康,還可以改善情緒、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對維持整體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腸道也會影響情緒!改變飲食習慣維持大腦健康

別以為「吃飯」隨便吃吃就好,其實吃不好不只是人體的腸道會出狀況,連大腦也會被影響,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腸道內微生物能影響大腦功能及情緒。肝膽腸胃科鄭乃源醫師進一步解釋:「腸胃道跟大腦本來就有連結,越來越多充足的證據指出像是憂鬱、焦慮、自閉症、帕金森氏症都跟腸道微生物狀況有關。」若想調整腸道微生物的話,擁有健康飲食習慣、良好作息才是關鍵!

腸道健康與精神疾病大有關聯

大腦跟腸道看似兩個不同部位竟然也有關聯性?主要是腸道微生物群在腸道發揮著重要作用,鄭乃源院長解釋:「腸胃道跟大腦本來就有連結,是雙向溝通,『腸腦軸線』的概念,是人體內大腦、腸道和腸道菌共同構成的系統。」

似乎很難想像兩者的連接性,但你一定有過緊張到胃痛、壓力大拉肚子、心情不好想大吃,其實這就是「大腦」跟「腸道」互相影響,兩者互相傳導訊號。加上腸道掌控重要的消化功能,擁有一套獨立自主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被譽為人類「第二大腦」,腸道微生物可透過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色胺酸、血清素等,及迷走神經與腦部做溝通、影響腸道神經敏感性、蠕動及荷爾蒙的分泌。

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這樣的論點,科學家指出許多「消化性疾病」與「腦部疾病」是有密切關聯性,例如帕金森氏症主要病理就是α-突觸核蛋白,科學家發現來源就是腸道,當腸道如果有發炎,微生物會去製造α-突觸核蛋白,它便會一路從迷走神經跑到大腦,造成帕金森氏症。」此外,研究學者也發現帕金森氏症患者常常有腸胃症狀,且這些症狀是在患者被確診帕金森氏症之前就有了,也再次證實大腦跟腸道的密切性。許多腸胃道疾病患者,像是胃潰瘍、腸躁症者,也同時有大腦功能失調、記憶力下降、睡眠品質不良等問題。

想要健康腸道生態 把握兩大原則

雖然現代人多數都是以外食為主,但挑選對的食物、正確的飲食的方式仍是有很大的幫助,主要可分成兩種方式進行:

1-健康飲食習慣:從飲食上做調整,多吃天然蔬食、纖維類,避免加工類的食品。如果本身容易有腸胃道症狀的人,建議從飲食中找出哪些食物較易引起不適,可採取低FODMAP飲食原則。

2-補充益生菌:不同的益生菌株有各自功能,像是格氏乳桿菌可以幫助腸胃消化、保護腸黏膜;雷特氏雙歧桿菌有效改善便秘、降血壓、膽固醇等,民眾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

文章來源:痞客邦 - 楊聰財部落格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