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Violence 新型家庭暴力,需要大家一起來防治

Family Violence 新型家庭暴力,需要大家一起來防治

台灣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持續增加的結果,雖有更多家庭得以享有「家有一寶如有一老」的幸福,但另一方面,老人受虐乃至於施暴的人數及比例,也雙雙出現驚人的成長。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18年全國家暴受害人達9萬6693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 從2008年的2271人,飆升到2018年的9805人,已突破10%大關,是10年前的4.3倍。新北市西元2019年的老人受家暴通報1557人,其中女性1039人、占66.73%;男性518人約33.27%,女性為男性2倍。而男性受虐比率隨年齡升高,顯示老人家暴案件正全面增加。新北市府社會局分析2016年家暴通報案件,發現男女比約為20比80,但65歲以上卻是34比66;2020年前9個月的統計同樣呈現男性長者受暴人數隨年齡而增高。

為何會有如此趨勢變化?

1-照顧者疲憊反彈心態:高齡社會可能使長者被照顧需求及時間增加,照顧者及家人的心理壓力日久倍增,可能出現暴力;

2-模仿效應:過去被老人施暴的子女從受暴者變成施暴者是一個可能的因素,所以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類腦部有大量模仿神經元,會「有樣學樣」,而且這是會產生收虐孩子長大後反撲的「代間傳遞」效應, 所以晚輩對長輩的暴力就占6成。做家長前輩的人自年輕時的行為模範,不可不慎!

3-若其他家庭成員有精神疾病或酗酒狀況,也可能對被照顧者施暴,發洩情緒。

4-針對老人虐待議題, 斯儀仙有許多重要發現:國內受虐老人逾6成是女性,受虐年齡高峰區間為65到71歲,而最常見的施暴者則是老人的直系血親卑親屬,其次則是另一半。台灣受虐老人的高風險圖像,包括:女性、喪偶、住在自宅、與子孫同住、健康不佳、經濟上依賴子女等。國內老人虐待案件加害人的高風險圖像包括:男性、已婚、與受虐老人同住、經濟上須仰賴老人支持、生病老人的主要照顧者等。更直接的形容是,國內老人受虐案中的加害者,常常都是與老人同住,一方面要肩負老人主要照顧責任,另方面又須仰賴老人積蓄貼補生活的兒子。

5-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情況下,老人不但是國內家暴事件中的受害者,也可能扮演加害者的角色。衛福部的最新統計也證實,在2018全國總計9萬8129名家暴加害人中,有6024人為65歲以上老人,2014年9萬7277名家暴加害人中,只有3700人是老人,短短5年就增加了2324人,成長比例高達62.8%,且高居各年齡之冠。老人健康、體力都不復當年,怎麼看都是弱勢族群,竟然還能對家人施虐?警政署的統計發現,會成為家暴加害人的長者,約20%從年輕時就有酗酒、施用毒品、公共危險前科等危險行為,其中又以長期酗酒者占80%,比例最高;其次,疑因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常有自殺意念的老人,在長期情緒管理欠佳的情況下,也很容易轉而對家人暴力相向。令人難過的是,一旦老人成為家暴加害人,首當其衝受害者多是與其同住的老伴,即某些個案的情況是老妻對老夫施暴,另有更高比例的情況則是老夫對老妻施暴。

6-實務上另外一種很常見的情形則是,年輕時的好先生、好爸爸,在邁入老年後卻好比換了一個人,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多疑猜忌,例如成天嚷著個人財務或日用品不見了,且直指家中肯定有內賊;還有男性老人會無端控訴另一半紅杏出牆、與人有染,甚至在妒火中燒之下,直接對老伴刀刃相向,導致兇殺命案的社會事件。諸如上述此類案件的發生,合理推測的幕後原因是:施暴老人可能罹患失智症已有一段時間,卻因家人對失智症缺乏足夠的認識,未能積極安排老人就醫,更未針對老人可能出現的脫序行為進行有效防範,直到悲劇發生;面對加害人與被害人都是至親,家人的心情唯有情何以堪四個字可以形容。

我們必須強調:暴力零容忍!以下是建議可以進行的作為:

1-113家庭暴力防治專線24小時都可以使用。若照顧者及家庭成員有情緒不穩狀況,也可洽詢家防中心安排心理諮商及輔導資源介入,嚴重者可協助就醫。緊急狀況可向110報警。

2-男性受暴,也要去除面子主義,勇於求助。長輩往往基於情感和傳統觀念,不敢對外求助,直到社工介入後,仍擔心晚輩面臨司法刑責而掩飾。記得要讓法入家門,才能維護自身與周遭親友的最大安全!

3-因應老人受暴案增加,社工結合律師召開親屬協商,讓其他家屬一起進場,維護長者安全;若是因照顧的高壓力導致暴力行為,政府應多推出安心喘息服務方案,減輕照顧者身心負荷;此外,結合長照系統,深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宣導,提升服務人員或志工的敏感度,成為保護長輩的守門員。另施暴者若有藥癮、酒癮或情緒問題,將協助戒癮或精神治療。以新北市政府來講,和家防中心有設立”紫絲帶達人”進入社區宣導預防,培力照顧者家庭支持系統並運用網絡緊急救援服務,共3級預防機制。如自己受暴或發現老人受暴者,可撥113或洽詢家防中心。全國各縣市不妨也可以模仿參考!

文章來源:痞客邦 - 楊聰財部落格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