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近年來已躍居全國十大癌症死亡的第三名,彰化基督教醫院經多年來的努力,發現如果能在發現息肉時立即予以切除,可以有效的預防癌變,因此呼籲民眾,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男、女,最好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及大腸鏡篩檢。彰基蘇維文、陳宏彰醫師指出,即使糞便潛血篩檢為陰性,但有排便不正常、肛痛、脹氣等初期症狀時,仍應趕快就醫。

彰基表示,大腸癌患者中約八十七%為五十歲以上,其發生率為五十歲以下者的十七倍;五十歲以上的國人,每天有廿六人被診斷出大腸癌。其中從息肉到癌變約有三年的進程,但有些人會更快,而腺瘤則有四十六%會形成大腸癌,但只要能在發現息肉時即予以切除,就能避免病變,彰基在民國九十九年六成的息肉高篩出率,減少受檢者癌症發生。

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蘇維文醫師表示,大腸癌的罹患並無男、女性別差異,年齡是重要因素,致於致病機制的原因,仍無法更早期百分之百的被發現,有些人大腸有息肉,並不一定會有潛血反應。不過透過大便潛血檢查,一旦發現息肉,就可避免演化為癌細胞,是大腸癌重要的預防方式。

大腸直腸外科陳宏彰主任指出,大腸癌患者常有大便變細、流血、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貧血頭暈及運動後易喘等典型症狀,尤其五十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民眾,更應定期接受篩檢,一發現排便異常,要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2012.02.13中華日報,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