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傷口照護」專題報導-疤痕照護期

諮詢醫師:奇美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明鎮醫師、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鍾政錦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整型外科主任林育賢醫師、雅丰麗緻診所院長 張松源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郭耀隆醫師

傷口照護達人養成go!

一般有經歷過「手術」經驗的人,想必無論手術大小,都是生命中難以忘記的一段歷程。無論是面對術前各項準備的惶恐不安,抑或術後臥床不敢稍加亂動,以免牽引傷口撕心裂肺的疼痛,在現代醫療不斷創新下,均已有了更好的對應良方。接下來我們將以此特別企劃機會,與各位分享術後照護三階段之注意事項!一開始,我們依據傷口的癒合流程,條列出以下三個照護重點時期:

住院期→居家調養期→疤痕照護期

住院期:術後傷口生成開始算起,約1~2週時間,為傷口照護第一階段。

居家調養期:術後1~2週至1個月,為傷口照護第二階段。

疤痕照護期:術後3至6個月的時間,屬於傷口照護的第三階段。

疤痕照護期 傷口照護STAGE 3

在邁入術後第3個月至6個月間,一般傷口已癒合得差不多,並進入疤痕增生期。此時人體將於傷口處增生細微血管,供給疤痕組織營養—這也是初期疤痕,看起來紅腫的原因。若希望降低未來留下醜疤的機率,此時患者可依個人體質、需求,挑選適合的除疤產品,作為疤痕護理過程的最佳良伴。

深層傷口→增生期→成熟期

一窺疤痕成因

我們的皮膚組織可分為表皮層與真皮層,其中表皮層深度最薄0.1毫米,最厚又不超過0.7毫米。如為一般淺層傷口,僅傷及表皮層,人體會自動增生同樣的組織填滿,不會留下疤痕;但若是深至真皮層的深層傷痕,皮膚自動製造出強韌的疤痕組織連結傷口,防止裂開。

而自疤痕增生期始,膠原蛋白將持續增生並凌亂堆積於傷口底部,成為未來的真皮層,直到重塑期,這些排列凌亂的膠原蛋白才會開始重新排列整齊,由此可知膠原蛋白的修復程度以及排列整齊與否,將會決定最後成為疤痕的模樣。這也是為什麼傷口照護與疤痕生成息息相關的主要原因。

然而目前市面上疤痕產品款式琳琅滿目,有感壓貼片、矽膠貼片、疤痕凝膠等多元選擇。在選擇時應考量什麼樣的功能呢?以下就先為各位讀者介紹-「疤痕照護」的基本四大原則:

濕潤

要留下最少、最淡的疤痕,首先必須從傷口照護做起。傳統「乾式癒合」觀念,會使用紗布、泡棉等傳統敷料以保持傷口的乾燥,但現代隨著新式水膠敷料的推出,「濕式癒合」的觀念也更為普及,水凝膠、人工皮等新式敷料的出現,不僅能維持適當濕潤度,促進傷口快速癒合,也能軟化新生疤痕,預防醜疤產生。

密閉

提供新生疤痕一個密閉環境,除了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導致色素沈澱;最重要是防止表皮水分流失,避免刺激真皮層內的纖維母細胞過度活躍

而造成疤痕肥厚。

抗張力

一般傷口若位於常伸展之關節處,癒合時為了抵抗活動造成的皮膚張力,新生疤痕也會肥厚。據此原理,若要避免明顯疤痕肥厚,需給予適當抗張力。

下壓力

根據文獻,下壓力可調控和疤痕形成相關的第一型與第三型膠原蛋白生成,避免膠原蛋白過度增生並使膠原蛋白排列整齊,同時降低疤痕厚度與發紅情形。

在了解以上四大疤痕照護原則後,日後如果要選用適合的疤痕產品,就可以是否具有這四種特質來做評估選擇。

疤痕產品面面觀

目前市面有各式各樣疤痕產品,只要了解其特質,與使用方式的不同,靈活搭配使用,就能達成一定的疤痕護理成效喔!以下將目前市售疤痕產品類型分為三大類,供各位讀者做特色比較:

疤痕產品類型比較表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