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經驗相當豐富的小明,在金融海嘯之後,聽了理專的建議,把虧損的股票型基金轉到了高收益債券基金當中,希望每月的配息收入能彌補海嘯時股票型基金的損失。近年來小明看到了全球經濟市場的榮景,但也發現高收益債券基金的績效其實會跟著景氣波動。由於歐、美、日、中不斷印鈔票,所以高收益債券的配息也年年下滑,因此小明開始尋找風險低、且能有固定收益的投資產品。
最近他的壽險顧問向他推薦「還本終身壽險」,告訴他這張保單自第1保單年度起,以保額10%複利增值至繳費期滿,之後每年加計基本保額10%單利增額到終身。且第2保單年度(含)起,每年可領回基本保額的6.5%、繳費期間屆滿後1年的保單週年日起,生存保險金為基本保額20%,可以領終身…。如果再加上高保額折扣與自動轉帳繳費折扣,還可以再省下2%的保費,讓小明好心動,趕緊向顧問拿了建議書,準備回家好好研究看看。
在台灣成為高齡化社會的今日,退休後如何繼續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成了民眾的大哉問。現在保險公司推出的「還本終身壽險」或是「增額終身壽險」商品,真的能夠作為規劃退休的工具嗎?針對退休規劃,專家又有甚麼樣建議?就讓我們來仔細分析看看吧!
【退休民眾 建議:40歲前要開始準備退休金】
根據匯豐今年公布的退休生活調查結果,受訪的台灣退休民眾表示,想要過舒適的退休生活,家庭月收入至少要有新台幣55,000元才能達成。且七成的受訪者仍然最依賴現金存款作為退休後的財源,其次是個人的退休金計劃以及保險。
同時,匯豐的調查還發現,相較於亞洲其他華人社會〈香港期待退休的月收入為港幣27,500(相當於新台幣11萬)、新加坡的退休年收入預估為新幣54,000(相當於每月新台幣10.5萬)〉,其實台灣每月55000元的退休收入,可算是比較平易近人的標準,調查發現約有八成受訪的退休人士家庭月收入在此水平之上。
而退休民眾在調查中也以過來人的經驗勸告目前的在職人士─「退休儲蓄要趁早,退休後要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最晚要在40歲之前就開始進行準備」。
【保單利率單用紙筆算不出 IRR才是真實數字】
既然退休的規劃要趁早,但是40歲前的家庭負擔大,上有兩老、下有妻小,民眾往往很難真的將錢存下來。因此保險公司多會以「家庭責任」的概念,推薦民眾購買還本終身保險,讓保戶可以6年的時間將保費繳完,繳費壓力較低,且能夠有還本金給付、減輕經濟壓力,最重要的是有身故金的給付,可以照顧到家人。
不過,真的有這麼理想嗎?就讓我們以小明(男,40歲),投保某人壽的「還本終身保險」來探討吧!他選擇保額20萬元,繳費期間6年,以年繳方式繳費,首、續期保費採自動轉帳,因此可享有1%保費折扣,折扣後年繳保險費為299,218元。自屆滿第2保單年度(含)起,每年領回1.3萬元生存保險金;屆滿第6保單年度(含)起,每年領回4萬元生存保險金直至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確定時、保險年齡達110歲止。
前面提到,保險顧問告訴小明,這張保單的利率計算方式為「以保額10%複利增值至繳費期滿,之後每年加計基本保額10%單利增額到終身」。聽起來的利率非常理想,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保險專家表示,其實保單的利率,不是用紙筆就可以算得出來的,還是要以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又名「內部報酬率」、「折現率」)的數字為主。它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以及整個投資期間的現金流量,因此代表的,就是真正報酬率。
我們現在就用EXCEL來計算保險顧問提供給小明的這張保單來試算看看,下表中可以看到,這張保單要繳6年,每年保費為299,218元,而在屆滿第2保單年度(含)起,每年領回1.3萬元;屆滿第6保單年度(含)起,每年領回4萬元,我們再加上第10年末的保單價值金,得到第10年末總共可以領回的金額是2,032,859元。
保險顧問提供給小明的建議書
資料來源:保險公司
計算結果,其實這張保單的年化報酬率只有1.67%,遠比定存還低。
保單IRR報酬率試算
每年存入:299,218元 |
總共存:6年 |
在保單第10年末一共領回:2,032,859元 |
年化報酬率:1.67% |
資料來源:保險公司,徐伯豫計算製表
此時您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一年領回4萬元夠退休嗎?繳進去的保費並不算低,但是身故與全殘保險金並沒有保險概念中「小錢換大保障」的效果,這樣的規劃真的有符合需求嗎?
【保險買的多不如買的好 定期保單健檢以符合所需 】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副總裁莊懷德指出,台灣民眾愛存錢,也覺得有現金在身邊最安心,不過在低利率年代現金不見得為王,長期而言購買力也容易被通膨侵蝕。因此除了保留適足的現金流動性之外,謹慎累積多元資產作為退休準備,並根據自身的人生階段與風險屬性,維持適當比例的成長性與固定收益資產,將更顯重要。即藉由多元資產佈局管理通膨或市場波動風險,配合有紀律的投資與定期檢視投資組合以達成設定的目標。
莊懷德建義,年輕時可以布局較多積極型的金融產品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等,隨著年紀漸增,則逐步增加穩健型、保守型與固定收益產品,如平衡型基金、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以盡量確保退休後有穩定的替代收入來源。他進一步補充,除了透過投資規劃退休準備,保障類的產品也不能遺漏,同時也要檢視自身的保單組合是否仍舊符合需求,才不致購買一堆保險產品卻沒有達到應該有的保障效果。同時,45歲到55歲的準退休人士則可以考慮將年金險納入退休規劃,有助於退休之後維持一定的現金收入支應生活所需。
更多新聞內容,歡迎至理財露桃社的臉書看看!來和我們一起討論理財與生活訊息吧!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aeafe869-aaeb-4d67-aea7-a7b3371e39c5&c=LIFENEWS#ixzz3aScWOJFX
MoneyDJ 財經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