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生 你是男生(下)

性別差異問題4大類
當孩子開始脫掉尿布,學習自己上廁所時(即約1歲半~2歲開始),也就是他發現自己性別的時候。
 
若家人有一起泡澡或泡湯的習慣,剛好是很自然的教育機會,讓孩子了解男生與女生的不同,大人與小孩的差異,在這方面通常爸爸會比媽媽更難啟齒,王慧敏教授建議,不要刻意迴避孩子性相關的問題,以自然的態度簡單回答,讓孩子願意再問你這類問題,親子的互動關係也才能更緊密。
 
教導孩子尊重隱私
當孩子問到男女生上廁所的方式為什麼不同時,父母解釋完畢後,別忘了同時再將尊重隱私的概念融入:「進廁所的時候要先把門關起來,因為我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們在上廁所,別人也不想看到我們上廁所。所以你上廁所也要關門,而且不能去打擾其他人喔。」
 
面對孩子的「性」問題
王慧敏老師表示,我們會鼓勵幼兒園的老師們在相關的學習上,以正確的性器官名稱,如:陰莖、睪丸、陰部或乳房等來教導孩子,有趣的是,當孩子回家跟父母提到這些名稱時,父母反而嚇一跳,或害羞得不知該怎麼接下去!
 
其實,面對學齡前孩子的性問題,父母只要以自然的態度簡單回答即可,太複雜或超出孩子能理解範圍的解釋,只會徒增雙方困擾,孩子若有不懂,自然就會再發問。
 
Q1、我從哪裡來?
當孩子主動開口問,自然是跟孩子討論這類問題的最佳時機,或當媽咪要生弟弟妹妹了,或是周遭親朋好友有人懷孕,都是很好的機會教育時間點。
 
如果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這類的問題,王慧敏教授推薦,繪本其實就是說明生命起源的很好的素材。
 
Q2、那我怎麼跑進去的呢?
瞭解了我從哪裡來之後,接下來孩子通常又會冒出這樣的疑問:那我是怎麼跑進去的呢?王慧敏教授強調,讓孩子清楚的知道爸爸跟媽媽是以愛為基礎,然後才有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是很重要的。
 
Q3、寶寶在玩他的小雞雞?!
1歲多的小孩就會觸摸或磨擦他的外生殖器,並發現這樣的反應很舒服,這其實是正常的,父母不要大驚小怪,孩子對性的好奇就如同他對其他事情一樣,都充滿好奇,忍不住探索的慾望。
 
王慧敏教授表示,當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時,父母可以把他的手拿開,跟他說現在不是做這個的時候,睡覺的時候手要放棉被外面,或者,我們來畫畫、玩遊戲等,幫他轉移目標,讓他知道這不是該出現的行為,而非給他負面訊息,跟他說:你很髒!好噁心!或嫌惡的表情與話語。
 
拒絕性侵害,學習自我保護
近十年來,幼童遭受到性侵害的案例層出不窮,尤其男童的受害比例竟逐年增加。更讓人憤慨的是,超過9成以上的性侵害,居然都是熟人所為!家長除了近身保護,別讓孩子遠離視線之外,教導孩子學習自我保護,更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防範對象不是「人」而是「行為」
光是提醒孩子遠離「陌生人」已經不夠,據統計,現今性侵害的加害者9成以上竟都是身邊的熟人,包括爸爸、阿公、隔壁大哥哥、學校老師…。王慧敏教授指出,我們應讓孩子了解,只要是行為不當,也就是可能陷入危險情境的行為,就應該要保持警覺。
 
危險行為1、不適當的觸摸:包括胸部、陰道、陰莖,還有口腔、肛門,都不是他人可以碰觸的隱私部位。當有人觸摸你的這些部位,就是不適當的觸摸。
 
危險行為2、不合宜的擁抱:抱太緊且手游移,讓人感覺不舒服、不喜歡的擁抱,就要用行動拒絕。
 
危險行為3、不是食物的東西放嘴巴:有人要把手或陰莖放到你的嘴巴,這都是不對的行為。
 
王慧敏
現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博士
專長: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兒童發展與輔導、親職教養

採訪撰文/江睿毓
諮詢/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王慧敏
企劃編輯/張玉櫻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邱浩祐(02)8773-5501
可愛演出/伊萊&小月亮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5年1月號。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