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已走了三年的多頭行情,許多人擔心行情還能持續多久。根據Bloomberg統計今年前三季S&P500各主要產業表現,發現生技與製藥產業位居平均獲利率前兩大,生技平均獲利率近30%,製藥產業則是近20%。展望未來,投信業者認為,有全球對於醫療的需求與美國擴大醫療保障與支出的支撐,醫療生化公司的企業獲利仍具有擴張的優勢空間。
【前三季S&P500各產業表現 生技與製藥產業位居平均獲利率前兩大】
根據Bloomberg統計今年前三季S&P500各主要產業表現,發現生技與製藥產業位居平均獲利率前兩大,生技平均獲利率近30%,製藥產業則是近20%。而本月有今年全球製藥產業最大併購案,帶動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自10/14的低點以來強彈近18%,勝過同期間的美股標普500指數(反彈10%)以及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反彈12%)。另外德盛安聯最新公布的生技觀測指數也顯示,儘管技術面偏負,但基本面和資金面艷陽高照,激勵NBI指數在11/24來到3,137點的歷史新高。
德盛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生技產業獲利佳,使得券商持續上調獲利預期,預估2014年獲利成長達38%,而明年仍可維持17.8%的雙位數成長幅度。另外,雖然今年來生技股一度受全球股市重挫拖累,但基本面保持穩健,令NBI指數高檔不墜。加上11/17全球第三大製藥商Actavis宣布以660億美元收購肉毒桿菌製造商Allergan,為今年全球製藥業最大手筆的收購案,資金面則可見全球生技及護理基金連續四周淨流入。
傅子平進一步表示,雖然近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未有新藥通過,但今年通過的件數已是高於去年及2000年以來的平均水準,大環境氛圍正向。此外2015年為專利斷崖另一高峰,且在美國財政部對企業稅負倒置修法提出疑義後,正面激勵生技族群的併購活動,整體來說,生技產業併購熱已超越2012年帶領生技指數攻高時的熱度。
【旺季加上QE退場 醫藥產業持續看好到明年】
在第四季的部分,由於正逢醫學會議旺季,加上也是美國消費旺季,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這將有助於醫療生技、資訊科技等新創類股表現強勢。而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美國進入後QE時代,投資人應配置具結構性成長契機的產業或市場,以達到長線保護短線及符合長期投資需求,其中又最看好醫療生技類股的表現。觀察歷史上幾次升息期間可發現,S&P醫療保健指數於升息前3個月及後6個月都有不錯表現,目前升息時點落在明年,醫療生化產業將有望從今年第四季一路看好至明年。
他進一步指出,相對於其他產業企業獲利的空間相對有限,醫療生化產業之創新技術及產品研究需要高研發費用投入,以提供長期企業獲利保護傘,且專利能讓企業高獲利率維持平均10年以上長時間,較不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
醫療生化產業升息前後表現佳
資料來源:DB,保德信投信整理,2014/11。
【股價、本益比均處合理區間 不過投資仍要分散布局】
在股價部分,江宜虔表示,目前整體醫療生化產業股價並無高估的疑慮,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中的學名藥、醫療器材,以及生物科技產業目前的PEG值(本益比盈餘成長率)接近1倍,處於合理價位。此外,新興國家對醫療藥品或器材等長期需求龐大,加上美國持續擴大醫療保障支出等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化公司企業獲利仍具有擴張的實力,故建議可將醫療生化產業類型的基金納入資產配置之一。
而傅子平則認為,目前大型生技股本益比約在16倍左右,若考量其獲利成長性加上專利斷崖帶動的併購題材,目前預估本益比仍低於長期均值,具備投資價值。投資上,傅子平建議以大為主、以小為輔,持續著重在今年營收與獲利成長動能較佳之大型生技製藥公司,同時以具審藥與重要臨床數據揭露且展望正向的中小型股為攻擊部位。對於擔心波動的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搭配鎖利機制、單筆分批加碼作法,或是透過組合式基金由投資團隊依市場變化適度配置在生技部位,是當前掌握生技長多的較佳策略。
江宜虔則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找買點逢低分批布局,或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分散進場的選時風險。另也提醒投資人,部分小型股的股價漲幅較大,股價處於相對高點,而市場對於其基本面預期過高,或者由於預期該公司將被併購而股價出現大漲,該類型個股股價風險較高,建議避免投資這類公司。
更多新聞內容,歡迎至理財露桃社臉書粉絲團查閱!來幫我們按讚吧!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af17487-f93e-40c7-8ec6-d7c6bf6a4230&c=LIFENEWS#ixzz3KLMexHL4
MoneyDJ 財經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