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牙齒保健術 守護健康的大門

牙齒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大多人對於牙齒保健認識不足,往往輕忽缺牙不補等小問題,有可能引發牙周病和牙齒敏感病因,甚至造成脊椎側彎、過敏性鼻炎、胃痛等生理反應。本請邀請知名牙醫師趙哲暘告訴大家日常生活中保健牙齒的妙招,讓大家都有一口健康好牙!

牙疼看牙醫,別急著張大嘴巴,先讓牙醫師好好看你的鼻子、嘴型,接著聊天,最後再看牙齒,對於牙齒與身體健康的關係有獨到看法的牙醫師趙哲暘指出,「一般身體器官出問題,可能是基因遺傳或本身就有功能問題,只有牙齒是被害者,『被迫』生病,被咬耗、磨耗,所以要解決牙齒問題,一定要同時解決身體健康問題,並改掉不良生活習慣。」

趙哲暘認為牙齒疾病常是「不理想的生活習慣」所引起的,像是工作壓力過大、習慣用嘴巴呼吸、沒有細嚼慢嚥的習慣與錯誤的吞嚥方式,牙醫師能幫患者「修復」而不是「治癒」,因為補牙、根管治療、拔牙與人工植牙是做修補、重建,無法讓缺牙的牙齒或死掉的牙神經重新生長,「與其不斷的補牙、抽神經,不如先找出造成牙齒不健康的原因。」
 
中年牙齒危機 牙周病和牙齒敏感
中年人最常出現的牙齒疾病就是「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牙齦的疾病」,主要原因是清潔工作未做好,細菌停留在牙齒與牙齦交界的牙齦溝內,造成牙齒破壞。特別的是,有些患者也很認真刷牙,卻還是躲不過牙周病的侵襲。

趙哲暘觀察到老師、廚師、計程車司機這三種行業,特別容易罹患牙周病,「他們都有個共同特徵──在通風不好的環境工作,因常常說話,生活空間的氧氣不足,造成身體的血氧量較低,很適合引發牙周病的厭氧細菌生活。」在臨床上也特別注意到有抽煙習慣、因鼻子過敏習慣用口呼吸、過度勞累的人,特別容易出現牙周病的症狀。


第二個常見的牙齒疾病是「牙齒敏感」,原因可能是咬合磨耗或是刷牙太用力讓牙齒被刷耗。中年人大多是前者因素,趙哲暘說:「從牙齒也能看出臺灣經濟奇蹟!」四十歲以上中年人多年的努力工作,肩負著經濟、環境、養孩子的責任與壓力,白天咬緊牙關的生活,晚上睡著時也繼續磨損牙齒,可說是一場「鋼鐵人和鑽石牙」戰鬥,但鑽石牙會何如此脆弱?原因是中年人工作忙碌且壓力大,導致腸胃功能不好,可能胃酸逆流,口內變成高酸性的環境,軟化了牙齒表面,因而容易被咬耗或刷耗,即使使用去敏感牙膏或氟化物想要做修復,如果破壞不停止,只能不斷的使用這些藥物做保養。

牙周病和牙齒敏感問題,改善的方式只有一招,除了正確刷牙之外,首先就是隨時含一口水讓口腔保持濕潤。中年人身體比較缺水,含口水再慢慢吞下去,可以避免口乾舌燥的問題,讓病菌較難以存活,還可以讓口腔酸性值回到中性,減少對牙齒的破壞。最重要的是,含著水也能強迫自己用鼻子呼吸,「許多人因為鼻子過敏,所以習慣用口呼吸,但吸入的空氣是未經過鼻腔過濾的溫暖、保溼,進入肺部是又髒又冷又乾的空氣,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或容易感冒,進到胃裡可能引發脹氣,最不幸的是讓人口乾舌燥,容易產生牙周病與蛀牙。」趙哲暘表示,中年人若有用口呼吸的習慣,不只牙齒不好,胃和肺功能也會受影響。
 
【完整內容請見《熟年誌2013年7月號(NO.16)》】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