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近年來大力呼籲婦女應定期作乳房檢查,但《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十日刊登的一篇最新研究指出,經由乳癌篩檢計畫而發現罹患乳癌的婦女,可能有三分之一的腫瘤不會致命或擴散,結果卻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

這項研究係由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北歐科克倫中心」(Nordic Cochrane Centre)研究人員卓根森(Karsten Jorgensen)與戈資榭(Peter Gotzsche)撰寫。他們分析英國、加拿大、澳洲、挪威及瑞典五個國家政府出資舉辦的乳癌篩檢計畫各項數據,研究計畫執行前後至少七年的乳癌發展趨勢。

有些腫瘤不會致命、擴散但無法預測

研究團隊發現,篩檢計畫展開後,確實檢測出更多乳癌病例,但也導致更多婦女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顯示篩檢計畫可能造成「過度診斷」,其實患者終生都不會出現臨床症狀。

研究人員估計,過度診斷的比例約占三分之一,不過他們也表示,致命與無害的癌細胞無法分辨,因此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不可避免。

這篇研究報告凸顯出許多醫師面臨檢測乳癌和治療乳癌的兩難困境,畢竟並非所有乳癌都會致命。

有些案例的癌細胞成長速度十分緩慢,早在症狀出現前,病患就因其他原因過世,或癌細胞一直蟄伏,最後甚至萎縮。

強效藥物、手術、放射治療 都傷害人體

由於醫師無法預測患者的腫瘤究竟會致命或是無害,於是往往會讓病患接受治療。但是無論使用強效藥物、放射治療或外科手術,癌症治療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必須知道有多少患者可能正在接受不必要的治療,尤其讓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是一筆昂貴的投資。

乳癌慈善機構「 Breakthrough Breast Cancer」的坎特女士希望這篇研究不會讓女性產生放棄接受乳癌篩檢的念頭,畢竟根據現有的種種證據,早期發現乳癌還是利大於弊。

國內醫師:是癌細胞就該治寮

國內醫師對《英國醫學雜誌》刊登研究持保留態度,認為只要是癌細胞,就該治療,醫學上目前只能分出癌細胞惡化程度屬於哪一種,患者千萬不該拿性命當賭注,為避免過度治療而不予理會。

台大醫院外科主治醫師張金堅指出,研究中所說的三分之一腫瘤不會擴散或致命,以他在臨床所見,幾乎從未見過這樣的例子。患者在乳房攝影時若發現疑似病灶,會先經過切片,確定是否為良性腫瘤。

生長速度緩慢的乳癌細胞多被判斷為零期,張金堅說,零期腫瘤的惡化速度可分為高、中、低度三種,從零期變成一期有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生長緩慢但仍會惡化。坊間有人在放棄正規治療的情況下,以其他方式讓癌症消失,他認為不可信。

台北醫學大學乳房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清祥表示,九成以上患者發現疑似癌細胞,醫師都會按醫學專業準則判斷分期,或以腫瘤標記分類,判斷屬於和緩或快速生長的癌細胞。

乳癌患者中約有一至二成屬零期癌,仍需開刀或加上放射線治療消除。

張金堅和陳清祥都說,醫學上雖可判別腫瘤生長速度屬於哪一種,但目前仍無法預測患者身上的腫瘤惡化速度有多快,若放著不予治療,可能就會進一步惡化。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