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是一位中年按摩師,有高血壓病史,但並未規則服藥。有一天A先生在午睡時,發現右手、右腳略微無力,且伴隨麻木感,本想休息一下看會不會好。沒想到過了半小時,右側肢體無力到舉不起來,麻木感也越來越嚴重,並且伴隨口齒不清,當下立刻請同事送醫院急診。
經急診醫師初步診斷,懷疑是腦中風,立刻啟動腦中風緊急會診機制,並為病人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由於電腦斷層掃描並未發現顱內出血,因此判定為梗塞性中風。梗塞性中風患者如果符合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條件,愈快施打的效果愈好。
由於施打血栓溶解劑需要有家屬見證,但是A先生一直聯絡不上子女,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急診室的氣氛變得很緊張,還好最後A先生的老闆趕到,適時當見證人簽署同意書。
A先生接受血栓溶解劑注射,約半小時後,他的右手、右腳便可以稍微移動,入住加護病房後,右側肢體無力及麻木情形逐漸改善,隔天早上右側手腳已經可以舉高,說話也清晰許多。
再追蹤他的腦部磁振造影,只有發現左側輕微腦梗塞,住院第3天就轉到普通病房且走動自如,復健數日後便出院,改為門診追蹤。
研究報告指出,如果能把握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的「黃金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劑,可以提高33%復元的機會,中風的恢復程度較好,殘障度也較低。
在90分鐘內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得到較佳的治療結果機會為未給藥的2.8倍;若在90到180分鐘內給予治療則機會降至1.6倍,所以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只是有時候病人被送到急診時沒有家屬在旁,或陪同的家屬無法立即做決定,而讓寶貴時間不斷流逝。
一般而言,家屬或朋友無法做決定的原因是害怕施打血栓溶解劑有腦出血的風險(約為6%)。不過整體而言,中風病患的死亡率並不會因施打血栓溶解劑導致腦出血而提高,所以衡量利弊,施打血栓溶解劑還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發現周遭親友有任何疑似中風的症狀,如突發性的語言障礙、半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嘴歪眼斜、口齒不清、吞嚥困難、步履不穩等現象應立即就醫,把握「中風3小時黃金救援時間」施打血栓溶解劑,不只可以救自己和家人,也可以當朋友健康的守護神。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資料來源:2013/07/01 自由時報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