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 懷孕11至13週及早篩檢
又稱子癲前症的妊娠高血壓,在台灣的發生率約5%,是導致孕婦合併症或胎兒死亡的最大原因。醫師指出,孕婦在懷孕11-13週進行檢查,就可及早診斷出子癲前症,並介入治療,將孕婦和新生兒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降到最低。
 
子癲前症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發生血壓上升(妊娠型高血壓),合併蛋白尿、腦水腫、中風等現象,最劇烈的症狀如抽搐,發生時若來不及急救,容易導致母子生命危險。雖然發生時間點通常在第3孕期,但其發生的根本原因來自於胎盤,在胚胎著床時就已出現變化,使懷孕第8-17週時,產生血管內皮受傷、血栓、血小板聚集和胎盤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反應。
 
事實上,子癲前症可透過早期篩檢,事先發現高危險群患者並追蹤治療。台北醫學大學婦產科副教授暨開業醫婦產科診所蘇怡寧醫師說明,統計發現,74%早發型子癲前症患者,在第一孕期胎盤生長激素(PIGF)濃度就已出現變化,可作為預測子癲前症發生率的指標,且濃度越低,子癲前症發生的時間點越早,因此,透過母體血清生化值檢測,可及早發現子癲前症。
 
蘇怡寧醫師指出,2011年英國胎兒醫學權威提出「倒三角產前照護模式」,概念是在懷孕11到13周進行超音波、生化和基因諮詢的完整檢測;針對這類家族遺傳性的罕見疾病,可快速檢測基因突變,縮短確診時間,在懷孕早期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
 
至於哪些孕婦最需注意?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生的第一胎;以往懷孕時曾患妊娠毒血症;懷雙胞胎或多胞胎;年過40歲的高齡孕婦;孕婦有其他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孕婦體重指數(BMI)高於30,都可能提高子癲前症風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