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世界中風日 「顫」勝血栓預防中風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腦中風學會、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臺灣神經學學會以及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共同於10月27日於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舉辦「2012世界中風日」園遊會,呼籲民眾重視腦中風危機,並且鼓勵大家透過改變日常生活習慣,降低中風風險。
 
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為中風主要類型,又以缺血性中風占80%居多,男性與女性人數比例約為1.3比1,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副秘書暨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指出,民眾若有三高、心臟病史、心律不整,或是菸酒習慣、肥胖等症狀,都屬於中風高危險族群,需多加留意中風前兆,也可謹記預防中風口訣「FAST」,「Face」指臉部及嘴巴歪斜、「Arm」單側手腳麻木、「Speech」說話突然說話不清楚,以及「Time」把握時間儘快就醫。
 
園遊會中,特別提到心房顫動可能引起高中風風險,尹居浩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罹患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總中風人口中約有20%是心房顫動所引發,民眾不可忽略心房顫動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心房顫動因為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腦中風,預後較不佳,若不幸中風,相較一般中風患者,嚴重程度也較高;過去心房顫動患者,普遍利用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來預防血栓形成,但由於傳統抗凝血劑會與大多數綠色蔬菜、藥物交互作用,抗凝血效果容易受影響而不穩定,若藥效太強可能增加器官出血甚至腦出血的風險;若藥效不夠則無預防栓塞的療效,病患必須每個月定期至醫院抽血監測抗凝血值,造成患者使用上不便與壓力;同時醫師也因無法確切掌控華法林的抗凝血效果,相對選擇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靈(Aspirin)治療,但後者抗凝血效果相對不彰,預防中風成效不佳。
 
隨著醫學進展,有越來越多的抗凝血藥物出現,造福心房顫動患者。尹居浩說明,今年六月健保局通過給付的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對於心房顫動預防中風增添了新的治療選項;尹居浩提到,一位72歲心房顫動患者,原本服用華法林預防血栓,但抗凝血值起伏不定,用藥與日常飲食上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幾個月前因健保給付,建議採取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預防中風,因幾乎不受到食物或藥物影響,不用忌口,也不需回診監測抗凝血效果,讓這位患者很快就接受醫師建議,採取新型抗凝血藥物治療,來對抗血栓降低中風機率。
 
因預防中風效果與安全性提升,新型抗凝血藥物Dabigatran預計讓醫師降低處方上疑慮,可望降低整體中風人數,減輕社會成本與照護支出。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可與醫師進一步溝通,找出最適合的預防中風治療方式,千萬不可輕忽中風危機。

資料來源:2012/11/01 聯合報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