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國健局公布98年癌症登記數據,大腸直腸癌連續四年位居國人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首位且人數比95年增加兩成;國人確診大腸直腸癌常是轉移性大腸癌,約占總確診人數25%,是各期別中最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莊捷翰表示,這可能是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及國人對大腸癌症狀意識較低所導致。
 
莊捷翰指出,診間不乏有患者原以為是痔瘡導致排便滲血,經檢查後才被診斷是腫瘤引起。現代人飲食攝取過多高熱量、油炸類食物會增加大腸癌罹患機率,莊捷翰呼籲民眾應透過定期糞便篩檢,可及早發現以降低大腸癌發生率。
 
莊捷翰解釋,目前治療轉移性大腸癌可申請第一線健保給付標靶藥物,除能降低患者及家屬經濟負擔外,研究顯示,轉移性的大腸癌病友一開始即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可助延長整體存活期至二至三年。
 
莊捷翰說明,目前診間治療狀況約對七成患者有效,多可穩定控制,患者若治療評估效果良好,也建議患者在經濟狀況許可下,持續使用穩定病情,以便獲得最大療效。治療就像接力賽跑一樣,第一棒衝出好成績後,下一棒也都應不間斷的接續下去,以爭取最良好的表現。
 
85歲孫阿嬤兩年半前確診為大腸直腸癌,一年半前轉移至肝臟,在醫師建議下初次使用健保給付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孝順的兒子特地從澎湖搬到高雄租屋,方便就近照顧媽媽,全程陪伴,與媽媽一同面對治療。後來腫瘤順利縮小並經手術切除,治療效果很不錯,目前阿嬤只需定期追蹤觀察。
 
莊捷翰強調,醫療團隊在第一線視患者病況,選擇有利於延長病患存活期的藥物為首重任務,同樣重要的是鼓勵大腸癌患者與家人、朋友組成「支持系統」,共同了解治療過程可能面臨的狀況,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也能給予彼此更堅定的治療信心,就像孫阿嬤和家人即是非常正面、成功的例子。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