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大腸息肉 可降罹癌風險

中華日報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大部分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內的息肉轉變而成,如果能在息肉演變成癌症前就切除,可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30至55年次者,免費享有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可善用免費篩檢息肉,遠離大腸癌。
 
衛生局指出,依國健署資料顯示,國人好發癌症當中,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等到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症狀出現才就醫,這時候已經進入疾病後期。另外,很多民眾對篩檢常存在一個迷思「身體無異狀為何要檢查?」事實上,癌症早期往往並無明顯症狀,容易悄悄上身而不自知。
 
衛生局分析,有很多篩檢異常的民眾,雖經衛生局電話聯繫,卻往往以身體無異狀,或痔瘡、解硬便為由,拒絕進一步檢查,這樣的比例還不少。由於採檢方式正確與否足以影響檢查數值,例如以大腸癌篩檢而言,有痔瘡便秘出血、血尿或月經期間,均不適合採檢。另外,服用抗凝血劑、類固醇等藥物,皆會造成腸胃道刺激出血,需經醫師評估是否先暫時停藥後,再採集糞便檢體,排除干擾因素,以達到大腸疾病篩檢精確度。
 
衛生局強調,篩檢並非診斷,因此結果如有異常,就應聽從專業人員指示,進一步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透過軟式內視鏡從肛門深入大腸作檢查,如果發現腫瘤或息肉,便可以立即切片或直接切除。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