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腸癌 標靶加化療 效果更好

  腸癌是國內10大癌症死亡率的第3名,但每年罹患人數有逐漸上升趨勢。依病情嚴重度有分期,較嚴重的第三、四期不見得可以手術切除病灶,但一定要靠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近年因標靶藥物不斷開發,患者誤以為只有標靶有效,但最新研究證實,晚期患者選擇化療加上標靶的效果更好,比單用任何一種藥物要好。

  大腸直腸癌在較輕微的第一、二期時,多半都還可以手術切除病灶的方式治療,算是治癒率相當高的癌症,不過仍有將近半數的患者在發現時已是第三、四期,這時光是手術已無法完全控制癌細胞,須再加上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而化學治療現在有居家使用的劑型設計,提高治療意願、降低花費。所以患者在被診斷出罹患腸癌時,應與醫師充分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不要輕易聽信他人的治療經驗。

腸癌治療3迷思

迷思1
貴藥就等於效果好?

  近年大腸癌有一些標靶藥物紛紛上市,雖然健保給付在特定族群身上,通常是末期腸癌患者才能使用,但是許多患者以為標靶藥是「仙丹」,即便病情不適合也央求醫師給藥或者不惜變賣家產換得新藥。
  正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曾思文表示,研究已證實晚期腸癌患者化療加上標靶的治療效果可有加乘作用,但在第四期之前的患者仍以化療的效果較好,甚至有多種不同化療藥物的組合療法可選擇。

迷思
2
一定要在醫院治療?

  癌症治療若是可以切除病灶時,多會採用外科手術方式,術後需住院觀察短暫時間。若仍有需要接受化療,因腸癌的多種治療方式中即有點滴注射48小時的療程,光是做化療就需住院23天,有些人就以為那麼還是住在醫院裡接受治療較保險。
  正解: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根據一份調查指出,住院中的院內感染率很高,可能會影響恢復情況,連帶生活品質也很差。較好的治療方式是考慮患者的生活需求,包括是否需繼續上班?在家有無親人照顧?適合的治療藥物組合?

迷思3
不要告訴病人實情?
  患者罹病身體上已經很痛苦,心情更是經常低落,家屬也擔心患者無法好好接受治療,常會隱瞞病情或請醫師不要完全據實以告,以免患者想不開、放棄治療。

  正解:曾思文醫師表示,醫師須完整告知患者病情,除非患者意識不清或是有憂鬱、自殺傾向,才會對患者隱瞞。以過去多數經驗來看,醫師與家屬討論溝通病情後,再依照病患個性選擇較委婉方式告知病情,反而能發揮家人支持抗癌的親情力量。

新趨勢 -
化療藥物帶著走
  若簡單概算,居家治療的費用約是住院費用的1/4,曾思文醫師認為病情穩定的患者在醫院觀察經過第一個療程後,可考慮做居家治療,生活品質改善後對病情恢復有幫助。其中最有效的組合性化療注射法,可先在鎖骨下埋設人工血管,再將輸液瓶子開口與人工血管接口接上,而一個輸液瓶子重量約300克、體積小,可隨身帶著走,不影響日常生活,但不耐高溫,不可帶著泡澡。

  居家化療可讓患者在家接受抗癌治療,不必住院。

提醒你
控制體重降罹癌率
  肥胖者較正常體重者更容易得到大腸癌,平常就要控制體重,多運動,少吃高油脂類的食物,提醒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應維持在18.525,就能降低罹癌及術後復發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游正府表示,BMI2530間的患者,復發率是BMI18.525者的3.2倍;BMI值大於30以上,術後局部復發率也是BMI值正常者的4.7倍。

少吃油炸類食物
  一般人很容易將血便當作痔瘡或肛門裂傷,其實血便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此外,如果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常腹瀉,或便秘等,時間甚至長達1個月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就醫檢查。常攝取油炸、高脂肪的食物,都是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游正府醫師認為,要避免只吃肉,不吃青菜的壞習慣,多喝水、多運動,以及補充纖維質,才能預防罹患大腸癌。

肥胖者手術困難度高
  游正府醫師指出,有些大腸癌病灶位置距肛門口6~7公分處,因較狹窄,手術較不易完全清除,如果患者體重超重、肥胖,更會增加手術困難度,讓腫瘤更不易清除。

戒菸可防病減復發率
  大腸癌往往因為飲食不正常所引起,肥胖、菸酒都是引起大腸癌的危險因子。而手術後不要以為切除了病灶,就不忌口,同樣要控制飲食、注意體重變化,避免過胖或過輕,而菸和酒都會加重病情的惡化,術後一定要戒菸酒。

報你知
親友要統合意見
  當醫師宣布罹癌的那一刻,家屬和患者自己多會慌了手腳,無法立即討論接下來的治療模式。曾思文醫師認為,成功的治療影響因素為醫師1/3、患者的決心佔1/3、親友支持也佔1/3。而癌症治療經驗無法複製他人,未避免患者三心二意、遲遲無法確定接受治療,最好找家族中的主要決策者先與醫療人員溝通討論,再向患者說明,才不會影響患者心情。

肝轉移用標靶後可手術
  大腸直腸癌末期患者常會發生轉移至肝臟情況,但要手術切除限制很多,若無法開刀,以前只能靠藥物控制,但現在新的標靶藥物有機會將癌細胞控制、縮小腫瘤體積後,就可手術切除,所以整合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團隊,也是目前大腸癌治療趨勢。建議患者可找每個醫院內的癌症中心詢問,多與醫師討論治療模式。

醫師說

不必花大錢提前用藥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曾思文
標靶藥物目前健保給付使用時機是在第四期,所以第四期以前的患者不一定要花錢自費購買藥品。至於化療,對第四期患者來說口服劑型與注射劑型的效果差不多,患者可依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醫師討論。

肥胖者40歲起做檢查
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游正府
無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50歲應做大腸鏡檢查,但BMI值大於25以上的體重過重的人,加上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則應提早至40歲就要做大腸鏡檢查。

(本文摘自2009.7.15 蘋果日報,記者楊琇雯、邱明瑜 ╱台北報導)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