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每天坐在電腦前超過七小時的人,罹患白內障比每天坐不到三小時的人高出兩成。
擔任網購工程師35歲的游先生,有遺傳高度近視,最近半年來,近視度數不斷飆升,從700度飄升至1,000度,再飆到1,600度,一直更換鏡片,讓他倍覺困擾,前往眼科檢查後,發現是早發性白內障,經與醫師充分溝通後,原來是長期接觸3C產品藍光,不僅近視度數快速飆升,還誘發年輕型白內障,後在醫師的建議下,同意儘早進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人工水晶體,保護提早衰老的眼睛。只是挑選人工水晶體時,擔心植入黃色人工水晶體,顏色會太暗影響視覺品質?後經醫師詳細解說及分析,解開了心中疑慮,帶著信任植入有保護黃斑部的黃色人工水晶體。
3C藍光太傷眼 接觸時間要縮短
高雄左營陽明眼科院長呂福星醫師表示,近年來藍光傷眼議題不斷被重視,使得一般大眾開始重視藍光,不過很多人聽到藍光,以為是藍色的光線,其實藍光是波長介於400~500nm之間的高能量可見光,尤其是波長440nm的藍光會直接穿透視網膜,如果長時間暴露,會對角膜、黃斑部形成危害,人類的水晶體會吸收紫外線以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但過度曝曬在太陽光底下,也會提早白內障的形成。目前受到大家討論的是3C產品的人造藍光,由於LED發光二極體科技的創新,普遍應用在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3C產品螢幕裝置,研究發現,每天坐在電腦前超過七小時的人,罹患白內障比每天坐不到三小時的人高出兩成。
從早到晚使用的時間太長,螢幕會釋出的藍光和熱能,過度接觸後,也會慢慢讓水晶體變混濁,誘發年輕型白內障,高度近視的人由於眼球比正常人提早老化,用眼過度或接觸藍光過長,引起白內障病變機率會高過視力正常者,如果又養成習慣在黑暗環境或關燈後仍然使用3C產品,藍光持續刺激視網膜,發生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會提高,影響視覺品質。
過濾藍光功能 黃片人工水晶體有效
呂福星醫師表示,年輕型白內障患者的治療,仍是以透過手術合併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除了能夠解決白內障所造成的視覺障礙外,更會重視他們長期的用眼需求,因此建議患者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需用多面向需求進行考量,例如看近、看遠自如的需要,有沒有夜間開車習慣,矯正散光的需求。另外白內障手術後,注意保護網膜及黃斑部,避免直接受到有害光線的傷害。對於已經有黃斑部病變的患者,要如何保護殘存的視力就更加重要。因此除了選擇強調黃片設計的黃色人工水晶體,幫助過濾藍光之外,還要注意減少電腦、筆電的使用,降低長時間接觸藍光傷害到眼球健康。2015年德國的研究指出,植入有濾藍光的黃片人工水晶體一年後,黃斑部萎縮情況減緩將近50%。
破解疑慮 彰顯護眼功能
黃色人工水晶體訴求隔絕藍光對視網膜傷害,但仍有人疑慮黃片對視覺品質的影響,例如在與白色透明人工水晶體比較下,有人認為黃色人工水晶體比較暗?呂福星醫師解釋,黃片設計的光線較柔和,怕強光的人戴起來覺比較舒服,而且根據2007年ASCRS及ESCRS期刊發表的研究文章顯示,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不會影響暗處視力適應的敏銳度及辨色力,相反地,2010年美國有兩篇研究發現,黃片人工水晶體可提高視力對比的敏感度,除了在暗處環境或下大雨視線不良時,能夠看得更為清楚之外,在接觸強光5秒後的恢復時間,會比一般人工水晶體快了22%時間,可以替駕駛爭取反應距離,提高駕駛安全性,例如在時速88公里的情況下,會多爭取近40公尺的反應距離。
有些學者認為隔絕藍光,有可能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會影響晝夜節律,干擾到睡眠週期,因而導致失眠?呂福星醫師做了精闢分析,調節晝夜節律的藍光和過濾藍光人工水晶體的波長不同,晝夜節律的藍光波長480nm,而黃片人工水晶體主要是過濾380~420nm短波長高能量藍光,所以2008年德國的研究結果顯示,植入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並不會干擾到睡眠,造成失眠。
雖然年輕型白內障患者,在先進白內障手術與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的創新下,可以重拾清晰視力,但呂福星醫師呼籲,避免白內障提早發生才是根本之道,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更應注意用眼時間,不要過度讓眼睛暴露在3C產品藍光之下,同時做好防止紫外線與營養均衡,避免白內障提早報到。
醫流角色 呂福星醫師
現任:高雄陽明眼科院長
經歷:
陽光雷射屈光中心副院長
前信合美眼科及雷射中心院長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擔任網購工程師35歲的游先生,有遺傳高度近視,最近半年來,近視度數不斷飆升,從700度飄升至1,000度,再飆到1,600度,一直更換鏡片,讓他倍覺困擾,前往眼科檢查後,發現是早發性白內障,經與醫師充分溝通後,原來是長期接觸3C產品藍光,不僅近視度數快速飆升,還誘發年輕型白內障,後在醫師的建議下,同意儘早進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人工水晶體,保護提早衰老的眼睛。只是挑選人工水晶體時,擔心植入黃色人工水晶體,顏色會太暗影響視覺品質?後經醫師詳細解說及分析,解開了心中疑慮,帶著信任植入有保護黃斑部的黃色人工水晶體。
3C藍光太傷眼 接觸時間要縮短
高雄左營陽明眼科院長呂福星醫師表示,近年來藍光傷眼議題不斷被重視,使得一般大眾開始重視藍光,不過很多人聽到藍光,以為是藍色的光線,其實藍光是波長介於400~500nm之間的高能量可見光,尤其是波長440nm的藍光會直接穿透視網膜,如果長時間暴露,會對角膜、黃斑部形成危害,人類的水晶體會吸收紫外線以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但過度曝曬在太陽光底下,也會提早白內障的形成。目前受到大家討論的是3C產品的人造藍光,由於LED發光二極體科技的創新,普遍應用在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3C產品螢幕裝置,研究發現,每天坐在電腦前超過七小時的人,罹患白內障比每天坐不到三小時的人高出兩成。
從早到晚使用的時間太長,螢幕會釋出的藍光和熱能,過度接觸後,也會慢慢讓水晶體變混濁,誘發年輕型白內障,高度近視的人由於眼球比正常人提早老化,用眼過度或接觸藍光過長,引起白內障病變機率會高過視力正常者,如果又養成習慣在黑暗環境或關燈後仍然使用3C產品,藍光持續刺激視網膜,發生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會提高,影響視覺品質。
過濾藍光功能 黃片人工水晶體有效
呂福星醫師表示,年輕型白內障患者的治療,仍是以透過手術合併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除了能夠解決白內障所造成的視覺障礙外,更會重視他們長期的用眼需求,因此建議患者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需用多面向需求進行考量,例如看近、看遠自如的需要,有沒有夜間開車習慣,矯正散光的需求。另外白內障手術後,注意保護網膜及黃斑部,避免直接受到有害光線的傷害。對於已經有黃斑部病變的患者,要如何保護殘存的視力就更加重要。因此除了選擇強調黃片設計的黃色人工水晶體,幫助過濾藍光之外,還要注意減少電腦、筆電的使用,降低長時間接觸藍光傷害到眼球健康。2015年德國的研究指出,植入有濾藍光的黃片人工水晶體一年後,黃斑部萎縮情況減緩將近50%。
破解疑慮 彰顯護眼功能
黃色人工水晶體訴求隔絕藍光對視網膜傷害,但仍有人疑慮黃片對視覺品質的影響,例如在與白色透明人工水晶體比較下,有人認為黃色人工水晶體比較暗?呂福星醫師解釋,黃片設計的光線較柔和,怕強光的人戴起來覺比較舒服,而且根據2007年ASCRS及ESCRS期刊發表的研究文章顯示,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不會影響暗處視力適應的敏銳度及辨色力,相反地,2010年美國有兩篇研究發現,黃片人工水晶體可提高視力對比的敏感度,除了在暗處環境或下大雨視線不良時,能夠看得更為清楚之外,在接觸強光5秒後的恢復時間,會比一般人工水晶體快了22%時間,可以替駕駛爭取反應距離,提高駕駛安全性,例如在時速88公里的情況下,會多爭取近40公尺的反應距離。
有些學者認為隔絕藍光,有可能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會影響晝夜節律,干擾到睡眠週期,因而導致失眠?呂福星醫師做了精闢分析,調節晝夜節律的藍光和過濾藍光人工水晶體的波長不同,晝夜節律的藍光波長480nm,而黃片人工水晶體主要是過濾380~420nm短波長高能量藍光,所以2008年德國的研究結果顯示,植入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並不會干擾到睡眠,造成失眠。
雖然年輕型白內障患者,在先進白內障手術與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的創新下,可以重拾清晰視力,但呂福星醫師呼籲,避免白內障提早發生才是根本之道,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更應注意用眼時間,不要過度讓眼睛暴露在3C產品藍光之下,同時做好防止紫外線與營養均衡,避免白內障提早報到。
醫流角色 呂福星醫師
現任:高雄陽明眼科院長
經歷:
陽光雷射屈光中心副院長
前信合美眼科及雷射中心院長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