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愈大 關節軟骨愈磨愈薄

(圖:關節炎)

「長輩手腳靈活,晚輩就會快活。」上了年紀之後,若能夠「不給誰添麻煩」地自在掌握生活,相信是每個人年輕時從未特別設想過的幸福。但在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比例居高不下的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幾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會得到,八十五歲之後更是高達五成。「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大多數人都不可避免的老化現象!」台大醫院復健部林昀毅醫師表示。身體上所有的關節都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或持續的使用,逐漸產生磨損及退化,一般來說最好發於需要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的髖關節和膝關節,不過手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也並不少見。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以及髕骨(膝蓋骨)和股骨(大腿骨)之間原本有一層厚厚的的關節軟骨,經長時間使用的自然磨損,不僅軟骨厚度變薄,其潤滑緩衝的功能也會因此減低。軟骨逐漸磨損,使得下方的硬骨裸露並互相摩擦進而造成關節發炎,出現紅腫疼痛,甚至增生變形,這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 除了年紀,女性、體重過重、曾受傷、或膝關節的高度使用者(例如常跑、跳、跪、上下坡或階梯者)都是罹患膝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群。其中女性得到的機率又是男性的三倍,其原因可能與賀爾蒙的分泌有關。年輕時因軟骨再生能力較強,所以退化不容易察覺,三、四十歲之後軟骨的損耗速度會慢慢地超越身體可自行復原的速度,逐漸累積退化,產生症狀。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包括:關節疼痛、晨間僵硬(少於半小時)、關節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喀啦」聲、關節壓痛,林昀毅提醒:「若是當走路、跑步、上下樓梯或屈蹲時膝蓋會感覺到疼痛,建議應到復健科或骨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若醫師臨床上懷疑膝退化性關節炎,大多會安排膝關節的X光檢查。此關節炎從臨床症狀及X光片的變化,大致可分成從輕到重四個等級:

一、第一級:只有非常輕微的症狀。X光上還看不出或僅有非常輕微的異常。

二、第二級:輕度症狀,些許不舒服。X光上可以觀察到骨頭間的縫隙變得比較狹窄。

三、第三級:中度症狀,明顯不舒服。X光上關節空隙雖然還在,但變得更小,也開始有骨刺增生。

四、第四級:嚴重症狀,一走就很痛甚至難以行走。X光上骨頭之間已完全沒有空隙,甚至骨刺嚴重並產生關節變形。這個時期大多需要手術治療。

 
【文/天樂】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 2015年10月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