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遠中近及散光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裡外皆自如

春暖花開,民眾紛紛外出迎接早春的暖陽!透過改善遠中近及散光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不但看近看遠沒問題,還能矯正散光,對於有害藍光也有保護效果,是室內、外出都適用的人工水晶體。
 
52歲的女老師,高度近視1000度,後因白內障關係,度數加深至2000度,模糊的視力備受困擾,前往眼科診所詳細檢查後,發現除了白內障,還合併老花、散光問題,醫師建議植入改善遠中近及散光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不但可以擺脫厚重眼鏡的負擔,看遠看近都自如,還具有藍光保護的效果,手術後,老師非常滿意,從此視線清晰,連春天粉嫩翠綠的景色也歷歷在目,美妙極了。
 
五十歲以後白內障逐漸產生
白內障是水晶體混濁的眼疾,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隨著年齡增長,到了五十歲以後,水晶體會逐漸變硬、混濁,造成視力模糊、霧茫茫現象,如同邁入老化,黑頭髮會變成白頭髮,是一種人體自然老化的過程,也是每一位步入中老年的人都會面臨的視力退化疾病,國人五十歲以上罹患率有60%,六十歲以上有80%,七十歲以上高達90%以上。白內障是導致失明的主因,值得慶幸的是,早期治療的效果最佳,且能保有正常生活品質。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摘除老化的水晶體,植入人工水晶體,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演進,人工水晶體功能已有長足進步,對白內障患者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                        
 
改善遠中近及散光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全方位解決屈光問題
豐原光明眼科診所院長楊智欽表示,傳統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有一種焦距,只能提供看遠或是看近的功能,而且無法調節焦距,患者術後必須另外配戴眼鏡,對於視力品質要求高的族群而言,很不方便。
 
之後,發展出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治療白內障的同時,一併解決老花、近視等屈光障礙,同時減少球面像差,提高視力品質,此外,人工水晶體透過加入黃片的設計,隔離部份有害藍光,保護視網膜;後續又再發展出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解決散光患者的視力需求,術後不需要再配戴散光鏡片。近兩年,又發展出可以同步矯正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的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一次解決看遠、看近、老花、散光與白內障,大幅提高患者的用眼與生活品質。
 
從有到好的用眼習慣這一世代大不同
楊智欽醫師強調,早期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訴求「有就好」,對於有老花、散光等患者,需要配戴矯正鏡片,便利性不高,但到了這一世代,用眼習慣不同以往,近距離看電腦、平板、手機、電玩的時間加長,夜間開車的習慣及頻率提高,而屈光問題又因人而異,因此人工水晶體朝向「用得好」,例如過濾藍光、多焦點、矯正散光、非球面、黃色濾藍光等人工水晶體就是目前最新的發展趨勢,可以根據患者個人需求以及用眼習慣挑選。
 
根據需求挑選最佳人工水晶體
人類正常的水晶體本身有過濾紫外線、藍光功能,摘除置換人工水晶體後,少了一層天然防護,容易造成角膜、視網膜的傷害,植入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可以過濾藍光,避免視網膜長期接觸引起黃斑部病變,楊智欽醫師建議,喜歡長時間使用3C產品,愛跟朋友聯絡感情,喜歡四處遊玩、接觸陽光的患者,不妨挑選具有過濾有害光的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以保護視網膜。                    
 
如果本身有近視、老花等屈光問題,且需要輪調夜班或晚上開車的患者,對夜間視力品質要求高,楊醫師表示,可以挑選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同步解決近視與老花;對於本身有150度以上的散光,則適合植入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                                                                            
至於有高度近視、老花,又有散光者,且經常有遠、近距離視力需求,像是攝影師、測量員、工程師,對於視力品質要求極高,改善遠中近及散光黃色濾藍光人工水晶體最為適合,能夠滿足最佳視力品質。這款人工水晶體可說是最先進的「旗艦款」,但健保不給付,需考量個人經濟能力挑選,然而能夠在一次手術中,解決所有屈光問題,擁有良好的近、中、遠的視力品質,並能摘掉戴在臉上的厚重鏡片,不失為白內障治療兼顧屈光矯正的最佳選擇。
 
醫流角色
楊智欽醫師
現任:
台中豐原光明眼科診所院長
經歷:
台大醫院眼科兼任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