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健康生活習慣 降低腸癌風險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近日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驚傳罹患第三期直腸癌,大腸直腸癌防治議題引發討論。德國最新研究指出,想預防大腸直腸癌,不能只靠一、兩種健康生活習慣,得要結合五種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不抽菸、限制飲酒量、多吃蔬果、魚類、優格、堅果、種子類食物與高纖維食物,以及減少食用紅肉、加工肉品,才能有效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男性若有這些健康生活習慣,降低癌症效果會比女性來得好。
 
德國波茨坦‧芮柏魯克人類營養研究所研究團隊近日在「BMC醫學」期刊(BMC Medicine)發表上述研究。
 
研究首席作者卡拉席米拉‧阿雷克珊卓發表示,這些研究數據顯示,每個人多做一點,就能預防癌症上身。無論對於一般人、醫學專家還是公共衛生學者,只要願意投資時間、心力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就能減少癌症威脅。養成越多健康習慣,對防癌越有益處。
 
在全世界,男性常見癌症第二名就是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也名列女性常見癌症第三名。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發布的資料,在台灣,二○一一年發生人數最多前十大癌症當中,大腸癌就名列第一。不少研究證實,大腸直腸癌發生率與西方生活習慣有關。不過多數學者只針對吃紅肉等單一生活習慣做研究,較少人綜合各種生活習慣因素,因此這樣的研究頗有價值。
 
研究人員分析歐洲十國癌症研究資訊,含括三十四萬多人,研究追蹤十二年,其中有三千七百五十九個大腸直腸癌病例。結果發現,維持健康體重、減少腹部脂肪可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落實於生活,可區分成五大健康生活習慣:第一、規律運動。第二、不抽菸。第三、限制飲酒量。第四、多吃蔬菜、水果、魚類、優格、堅果、種子類,以及高纖維食物。第五、減少紅肉、加工肉品攝取量。若同時養成五種健康習慣,可降低百分之三十七大腸直腸癌風險。如果養成兩種、三種或四種健康生活習慣,罹癌風險分別減少百分之十三、百分之二十一與百分之三十四,其中男性效果最為明顯。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