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B型肝炎的流行區,B型肝炎帶原者推估高達有300萬人,讓肝病素有「台灣國病」的稱號。但你真的知道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嗎?新竹實和診所主治、肝膽胃腸專科醫師陳福祥驚訝國內民眾其實仍普遍存有錯誤刻板印象,以為B型肝炎是因為吃到受感染的食物,或是身體虛弱而得病,甚至有餐飲業者迄今還要求員工得驗B肝,傻傻分不清楚B型肝炎感染途徑。
事實上,B型肝炎病毒並不會透過空氣、食物、水、共用筷子和餐具傳播,但絕多大多數的病人卻不知道自己從什麼途徑感染,形成治療上的另一大漏洞。
陳福祥醫師指出,B型肝炎主要傳播途徑主要是經由血液,例如輸血、生產過程、傷口接觸、親密性行為等,在國內,約有九成是嬰兒出生時從母體垂直感染,其餘才是經由不安全的性行為、共同針具或刺青感染。因此,只要親人或配偶是帶原者,自己都應該驗血並接受疫苗注射。
除了搞清楚本身是不是感染的高危險群之外,陳福祥醫師強調,治療B肝的另一重要觀念就是要定期追蹤,建議最好每半年就要抽血、超音波檢查一次。
尤其超音波檢查絕對不能偏廢,一名年僅三十出頭的年輕女性,從小是B型肝炎帶原者,一直有持續定期追蹤,但不夠積極,僅接受抽血檢查一項,因此雖然期間肝功能表現穩定、正常,卻在幾年前突然出現腹水症狀,深入檢查才發現已經是早期肝硬化,徒增遺憾。
陳福祥醫師說,很多臨床上的病人都有這類問題,尤其是那些指數「不上不下」的病人,追蹤看似正常,也不是健保給付治療的對象範圍,但有時一加驗病毒量卻高達幾十萬、幾百萬,倘若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恐怕都是未來肝硬化、肝腫瘤的高風險群。
正因如此,當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最近推出「全民回肝計畫」,提供30歲以上民眾免費赴基層診所檢驗B肝病毒量機會,等於省下自費二千元的福利披露後,診所立刻湧進不少搶驗人潮。
陳福祥醫師鼓勵民眾多多參與「全民回肝計畫」,他說,檢驗病毒量有助提高病人的警覺性,提高主動治療的意願;雖然目前B肝尚難根治,但透過低抗藥性的新口服抗病毒藥物,病人多能在1年後不再復發,成為健康帶原者。
「全民回肝計畫」詳細活動內容及報名方式請參考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官方網站http://www.act-hbv.tw/index.htm,或撥打立即就醫專線:2388-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