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之前並沒有生物合成的生長激素,當時的治療都是利用從人類的屍體(死者)的大腦萃取出來的生長激素作為藥物。1985後已經禁止使用這種來源的激素作治療。
原因是,當研究發現從人類腦下垂體取得的生長激素作治療對病患來說會有感染的風險,所以從1985年就開始禁止分配這種方法所取得的激素。對於生物合成的人類生長激素而言就沒有上述這種問題產生。
因為生長激素是分子較大的蛋白質,目前都必須以皮下注射方式給藥,目前並沒有口服、舌下噴劑、或是貼片的劑型被研發上市。
治療的劑量、頻率與時間
生長激素的使用劑量根據孩童的體重及身高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說,生長激素的給藥劑量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如果對於生長激素的反應程度較低,那麼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專科醫師有可能會增加給藥劑量。療程通常會規定每天經由皮下注射一劑生長激素。正常來說,孩童自身分泌的生長激素大多在睡眠時間製造,因此建議在睡上就寢前施打生長激素。
本文章不能取代專業醫護人員的診斷及建議。有任何疑慮請詢問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