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打流感疫苗 預防心臟病猝死

文/台北市聯醫家醫科主治醫師 吳岱穎

   數月前,正值盛年的準內閣閣員因心臟病突發、搶救不及而猝死,在媒體上掀起不少漣漪。一時之間,醫院門診充斥著詢問心臟問題的患者、各大健檢中心也湧入一波心臟檢查潮。此一事件在台灣社會造成的震撼,不亞於中國的四川地震

   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心臟病高危險群包括: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甚至高尿酸血症。然而,絕大多數民眾,甚至醫護人員往往不知道,每年秋冬注射的流感疫苗,也有預防心臟病發的效果。

   2008年1月出刊的「歐洲心臟期刊」,其中一篇關於在波蘭執行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FLUCAD study),就證實了流感疫苗確有預防缺血性心臟病患再度復發的效果。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跟一般感冒極為類似,但病情往往嚴重的多,常合併高燒、畏寒、全身肌肉痠痛、無力、倦怠等症狀;產生併發症如肺炎的機會也較大,是「感染症」的一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至於「缺血性心臟病」則屬於冠狀動脈疾患,是社會進步、飲食西化後,快速增加的疾病,一般人常說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缺血」皆屬此類,未加治療,往往容易造成心臟病猝死。

◎「流感疫苗」與「缺血性心臟病」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疾病,又是如何產生連結的呢?

   早在西元1908年,西方已有人(Sir William Osler)提出「感染症」與「動脈硬化」的關聯性。只是這個理論在沉寂將近一個世紀後,於本世紀初,才又再度受到檢視。從西元2000年開始,便陸續有許多小型研究觀察到「流感疫苗可以預防心臟病復發」的現象,而2008年波蘭的研究,更提供了我們強而有力的證據。

◎流感疫苗是怎麼預防心臟病的?學者們提出了許多可能性:

  ●肺炎等重大疾患本來就容易誘發心肌梗塞,而流感疫苗恰好預防了這些併發症的機會,間接也預防了心臟病猝死。

  ●感染症本身就會引起體內一連串的免疫發炎反應與有害細胞激素的產生,進而與冠心症有所關聯。流感疫苗則切斷了這一個連鎖反應鏈。

  ●A型流感病毒在體內會造成血栓及血管斑塊狀的沉積,極為形似冠狀動脈阻塞時的變化。而流感疫苗則減低了這種情形。

   從醫療經濟的角度來看,流感疫苗預防心臟病的成本效益,據推估不亞於當紅的「降血脂藥」。

   至於國內的感染症專家對此看法如何呢?前台北市衛生局疾管處處長、北市聯醫副院長顏慕庸表示,流感疫苗能夠預防心臟病的概念,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即便不是流感病毒,從其他的細菌研究也已證實,感染症極可能是誘發心肌梗塞的元兇之一。

   每年,世界衛生組織都會針對該年秋冬即將流行的流感菌株做出預測,繼而生產疫苗,以供北半球國家在9月之後開始施打。

   台灣自民國87年推動「公費老人流感疫苗政策」以來,已邁入第十個年頭。近幾年來,施打對象甚至普及全民。老年人、嬰幼兒、糖尿病患、心肺疾病患者等,我們有義務宣導大家踴躍接種流感疫苗,不僅預防廣為人知的流感併發症,甚至進一步預防心臟病猝死。(本文摘自20080919自由時報)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