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是甚麼病?
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和精神病不同,並不是心理的疾病,而是自律神經維持身體「良好的血液循環」、「發炎和消炎」以及「和諧的器官運作」失去了平衡所造成的症狀,其症狀往往發生在全身九大系統中二個以上的器官系統。

張小姐最近3個月發生心悸、胸悶、消化不良、腹脹、放屁、臉癢、燥熱,甚至情緒不穩,從心臟科、胸腔科、腸胃科看到皮膚科、婦產科,甚至精神科,都找不到原因,各科醫生開了一堆藥,吃了幾個月也沒有好轉。於是轉介到自律神經門診來,自律神經的檢測發現負責身體消炎反應的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過度亢進,顯示體內有慢性發炎的情形。在使用腦部合諧共振食物一週後,心悸、胸悶、燥熱和情緒不穩的症狀便大為改善。接著需要改變飲食,建議每天多吃當季節的7種蔬果,以攝取足夠的各種營養素包括抗發炎、抗氧化物來修復細胞,並且少吃紅肉、魚蝦、蛋、奶、飲料和白米飯等精緻的碳水化合物,這類會引起身體發炎的食物,一個月後張小姐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群都消失了。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是一種警訊,提醒你壓力、緊張已經超過身體所能負擔。如果這時候只是服用抗焦慮或鎮靜安眠藥來壓抑症狀,而不去找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源頭,就像是剪斷身體的消防警鈴,失去救火的先機,讓健康的問題在體內悶燒越來越大,最後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衍生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憂鬱症、甚至於癌症。所以,若要根治和預防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需要先從「飲食」著手,不要讓「不對的食物」或是「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一直無謂地消耗身體自律神經的活性。吃對食物能夠保留身體自律神經的元氣,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才能正本清源脫離自律神經失調的夢饜!
 
當您身體有不適的時候,請先到相關的內、外科診所去看診,經過醫師的診治和儀器檢查,卻仍找不出病因,就建議到自律神經的門診做自律神經的客觀檢測。根據檢測的客觀結果才能確定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是那一類型的失調,再針對失調的病症選擇合適個人的和諧共振食物。所謂「共振食物」,是指調配不同食物的組合和比例,擁有穩定的振動頻率,這種振動頻率會引起擁有相同或相應振動頻率的患部產生和諧共振,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恢復身體發炎和消炎的平衡、以及器官之間彼此配合產生合諧的運作,身體自然就能達到最佳的修復狀態,因此不需要一直依賴藥物來壓抑症狀,就能不藥而癒。大地春夏秋冬長不同的蔬菜和水果,就是適合我們當時身體的需要,建議讀者多吃這些能量和諧的蔬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