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能預防腦中風你知道嗎?

在台灣腦中風自民國七十一年起至今皆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位或第三位,顯見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極大,腦中風之危險因素包括老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抽菸、酗酒、使用避孕藥、暫時性腦缺血發作與有腦中風病史等原因,隨著這些與生活型態相關的文明病盛行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腦中風的預防及治療將是一重要的課題。
腦中風一般分為兩種:
(一)缺血性腦中風,是腦中血管阻塞使血流減少,造成腦細胞缺血缺氧,約佔所有腦中風的70%。
(二)出血性腦中風,是因腦中血管破裂出血所造成的。
由於腦是體內耗氧及葡萄糖最高的器官之一,只要缺氧三分鐘神經細胞就會開始受損。腦中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局部腦細胞沒有足夠血液灌流,腦細胞便缺乏氧氣及養份,首先引起能量衰減問題,能量不足會造成神經細胞過度興奮進而產生興奮毒性。此時細胞膜構造及功能之完整性也會喪失,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大量增加,產生過量活性氧帶自由基物質。自由基物質更進一步引起發炎、免疫等反應,最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因而產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各種神經缺損。腦中風的患者除嚴重致死外,倖存的患者多少都會有包括行動、語言或心理上的後遺症,多數患者在預後都需有人照顧日常起居,因此腦中風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不僅止於患者本身,甚至連患者家屬的生活品質與家庭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長期看護導致家庭經濟困難或背負沉重身心壓力等。
鎂和腦中風之關聯
腦中風因腦中血管出現病變在先,後而引發神經細胞功能失常的突發性疾病,完整的預防與治療應該包括一種可以長期服用,能改善血管與神經系統的功能,又不具有副作用的藥物。根據許多研究試驗的結果發現,鎂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鎂是細胞內重要的二價陽離子之一,在人體內鎂是許多酵素的必須輔?,臨床上常以硫酸鎂來治療緩解孕婦子癲前症引起之高血壓與抽筋現象,其機制可由鎂可以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活化程度、減慢神經與肌肉間的訊號傳遞並可舒張血管平滑肌,使血管管徑擴張以降低血壓加以解釋。在動物實驗也發現腦脊髓液中鎂濃度降低會引起癲癇發作,表示鎂參與維持神經的穩定度,也有行為研究也指增加細胞外鎂濃度可以減輕神經的毒性。另外,因為鎂是鈣離子通道的阻斷劑,可以減少細胞損傷時進入細胞內的鈣量以降低傷害。因此可知鎂平時對血管有擴張的效果,有助調控血壓;一旦中風,鎂也可以保護神經細胞。
鎂可以治療和預防腦中風
近年來鎂在腦中風的預防與治療方面的研究中,美國與台灣研究學者指出,鎂的日常攝取量多寡與是否罹患中風成反比,表示高血壓的人更應該注意提高自己平時由飲食攝取的鎂量,降低發病的機率。目前從流行病學得出的資料,顯示腦中風後早期病人血漿內鎂的含量明顯下降,下降程度和持續時間與神經損傷嚴重度及癒後明顯相關。尤其是大陸學者也發現地區內居民尿中的鎂含量愈低,該地區人群中的高血壓、腦中風的發病盛行率也愈高。這些資料都顯示適當鎂攝食對腦中風的預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科學家也在腦中風動物實驗發現,不論是中風前或遲至中風8小時後使用鎂治療腦中風,都能會降低腦中風對腦組織的傷害,使腦部梗塞受損面積減小。筆者與臺中榮總陳甫州博士研究室曾以沙鼠為材料,發現硫酸鎂可以降低腦中風後刺激性神經遞質麩胺酸的產生、可以減少造成腦細胞死亡的相關凋亡蛋白質、還可以增加製造腦中風後負責將葡萄糖運入細胞內的蛋白質,有助腦細胞在中風後取得能量,這些科學證據證明鎂對腦細胞的保護作用是多方位的。
腦中風是嚴重的急症,對個人而言,最好的防治之道就是別讓中風找上你。因此無論是腦中風好發率高的老年者或具有危險因子的人,與一般健康的人,面對腦中風,平時攝取補充足夠的鎂(每日建議攝取量300毫克)來保養血管與神經細胞,是既科學又聰明的選擇。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中台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副教授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