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藥物奈米新劑型 抗癌降低副作用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系賴秉杉副教授、台大醫院謝銘鈞教授、工研院與興大博士生許維吉,研究助理游秀萍等人組成的團隊,經歷5年研究,共同開發光感藥物奈米新劑型,經活體試驗證實,可降低光動力療法中皮膚光敏感的副作用,並可有效提高抗腫瘤之效果與減少光感藥物用量,為一種低侵入性的新興癌症治療方式,此項成果於今年7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Small。
 
賴秉杉副教授指出,光動力療法多是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將光感藥物注入體內,再以適當波長的光束照射治療部位,利用光束激發藥物作用,將氧氣轉化成產生大量的單態氧或自由基,可破壞癌組織達到治療的目的。臨床應用上最主要的副作用之一為光感藥物造成的皮膚光敏感,患者需避光多個星期,以防皮膚產生光過敏或灼傷。如何讓光感藥物標的到達癌細胞,並減少藥物累積於皮膚,為此療法極欲突破的重點。
 
研究團隊利用高分子微胞包覆疏水性光感藥物的新劑型,有效提高藥物在水溶液性中的穩定性,相較於目前臨床使用的乙醇、丙二醇與疏水性光感藥物的現有劑型,可降低皮膚的光敏感性副作用。活體試驗中,打完光感藥劑後48小時,用光束照射小鼠,使用一般臨床用藥的小鼠皮膚會產生紅腫、焦黑的情況,而使用高分子奈米微胞系統包覆藥劑的小鼠皮膚則無任何異常反應。
 
多功能奈米載體近幾年被視為未來癌症造影或治療的一大利器,賴秉杉與興大博士生徐嘉延將進一步開發「自組裝中空光感藥物奈米載體」,此奈米載體可同時具有光動力治療及超音波顯影的雙重效果,有效增加光感藥物治療效果及減少副作用,極具市場潛力。下一階段將積極尋求廠商合作並開發新劑型的藥物,除光動力治療藥物外,其他藥物也可投入應用。
 
工研院指出,全球光動力治療應用市場至2014年將達到20.8億美金的產值,年複合成長率約有10.4%,現階段該應用市場仍屬於少數廠商寡佔的市場,與其他新藥市場相同,未來若能藉由新劑型的設計,以增加藥物治療效果及減少副作用,市場接受度會相對地提高。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