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上身 老婦腹瀉1小時1次
一位74歲的林老太太,今年體重在2個月內下降6公斤,並出現間斷性腹瀉和便秘情形,三個禮拜持續腹瀉合併間接性鮮血黏液便,次數從一天6次,變為1小時一次,幾乎無法離開廁所,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是潰瘍性結腸炎惹禍。

收治這名老太太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經檢查後發現,老太太有嚴重營養不良和貧血狀況,並出現數十顆類似腫瘤狀的病兆,合併嚴重潰瘍遍佈整段大腸,診斷為典型且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經過口服藥治療後,住院2周轉至門診追蹤,已揮別「廁所恐慌症」。

這位老太太過去曾有高血壓和痔瘡病史,在40歲時被診斷為大腸炎,接受過2年治療。今年突然出現體重下降,以及腹瀉和便秘情形,也常出現左邊腹痛的狀況,已影響正常飲食,也不敢出遠門,求助於診所的治療效果不彰後,便至醫院求診。

吳文傑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慢性大腸疾病,過去在台灣地區病例相當少,根據1998年的統計,每20萬人約有1人是潰瘍性結腸炎。然而,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現今病患人數成長至10年前的16倍之多,逼近大腸癌人數的五分之一,且人數持續上升中。相較於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大部分好發於21到50歲的中壯年。

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為長期腹痛、腹瀉、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長期下來易影響社交、工作和學業表現,其衝擊不亞於大腸癌以及腸躁症。值得留意的是,年輕病患若病程長達20年後,約有6至12.3%的機會得到大腸癌;因此,吳文傑建議,在罹病的8到12年後,應開始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癌化徵兆就建議接受大腸切除手術。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