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可培養幹細胞! 北榮發現Parp1基因
幹細胞研究新突破!台北榮總研究團隊找出人體幹細胞分化的關鍵基因「Parp1」,只要利用皮膚就可培養出各種器官,未來可望在病患體外試驗治療藥物,有助於發現致病機轉及新藥研發,進而開發個人化藥物。目前已成功培養出視網膜組織和心肌組織,並著手進行治療藥物篩選臨床研究。
 
去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學者山中伸彌發明「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透過送入「c-myc」等特定基因,可使細胞進行重新編程,成為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特性及功能,不過「c-myc」基因,恐有致癌疑慮。
 
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所教授、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邱士華研究團隊,則進一步找到「Parp1」基因,取代細胞重新編譯中所必要的「c-myc」及「Klf-4」基因,解決可能引發癌化與腫瘤發生的疑慮,並提高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成功率、安全性與臨床細胞治療應用。
 
邱士華指出,原本取得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必須由侵入人類受精卵細胞,進行細胞分裂發育成胚囊,形成胚胎後,當胚胎發展至囊胚或胎兒最初期,利用採集技術取得胚胎幹細胞,恐有道德上的疑慮;而山中伸彌的方法,可從人類皮膚細胞取得轉錄基因並重組,將皮膚細胞誘導為具胚胎幹細胞的功能。
 
邱士華強調,目前北榮已取自視網膜遺傳性疾病患者的皮膚細胞,成功培養出專屬個人化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並分化形成帶有患者個體疾病特性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另外,也成功培養出心臟疾病患者的心肌細胞,初步運用在測試高血壓、強心針藥物等,好篩選出對病人最有效的治療藥物;未來也考慮申請臨床人體試驗,距離複製器官更進一步。
 
此研究成果刊登於今年1月份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e》,並已申請世界多國專利,更獲得山中伸彌主動來函高度肯定。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