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看過來! 過動症4致病因「這兩樣」都上榜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簡稱過動症)是兒童常見的神經生理疾病,在臺灣的盛行率已達5-7%。醫學界對ADHD的研究報告很多,過去主要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遺傳及腦傷等,造成神經精神徵候主要有,「過動」、「衝動」與「不專心」這三大核心症狀。中央研究院最新發現,臨床上ADHD有4風險因子,包括貧血、血清素偏低、嗜酸性粒细胞與免疫球蛋白較高。

ADHD三大核心症狀:過動、衝動與不專心

為探討ADHD與學童生活型態、環境之間的關聯,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與臺灣大學、長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從大臺北地區31所小學,招募216名ADHD病童與216名性別、年齡、身高及體重等條件相似的非病童,進行病例對照研究;內容包括過敏現象、飲食型態、以及血液測量值的差異,並估算危險因子的數目與疾病風險的關係。

過敏、貧血與飲食不當 增加罹患過動症風險

潘文涵研究團隊發現,同時罹患2種以上過敏症狀,如鼻炎、濕疹、氣喘等的學童,得到ADHD的風險、為沒有過敏學童的2-3倍;而4個風險因子數值皆異常者,罹患ADHD的機率,則為6至7倍。因此推測,過動症的致病機轉應該是涉及多重因子,這些危險因子也可能與ADHD有共同的前端病因。

過動與食物有關 建立良好飲食習慣能改善

檢視過動兒與非過動兒的飲食型態發現,ADHD組學童的營養性食物攝取頻率顯著低於對照組,營養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質類食物;而較不營養食物的攝取頻率卻顯著較高,尤其是高糖及高油類食物。因此推測若能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修復營養生化狀態,應有助於過動症病況改善。

研究團隊表示,有關不健康的飲食型態和罹患ADHD的關聯,未來還需要進行飲食介入研究,方能給ADHD兒童抗發炎、且營養素充足的健康飲食做進一步驗證。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