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肺癌死亡率居冠 免疫療法助存活

癌症連續35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衛福部2016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30年成長5.7倍,死亡率連續10年居冠;不到57分鐘即有1人因肺癌死亡,5年存活率不到2成,為十大癌症中最低,到晚期更低於5%,每一年全球更有約150萬人死於肺癌。而肺癌的治療方式,也在最近這幾十年來快速的發展。

不再只有傳統方式 免疫療法更「夯」

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科學家通過研究免疫系統和腫瘤細胞之間交互作用,了解腫瘤細胞如何演化出對抗或躲過免疫細胞的機轉,促使了免疫療法的興起。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舒帆表示,除了傳統的開刀和化學治療方式外,通過檢測肺癌細胞的基因是否具備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器突變(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EGFR mutation)或間質性淋巴瘤激酶轉位基因突變(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簡稱ALK translocation)來篩選出是否適合標靶藥物治療的方式,也是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的一大突破。

透過免疫檢查點機制 攻擊癌細胞治療

鄭舒帆醫師指出,目前針對肺癌的免疫療法是通過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的機制。腫瘤細胞通過抑制免疫檢查點蛋白讓這個機制被轉換到低下,使得腫瘤細胞可以過度的成長。而免疫療法就是為了要重新打破這個僵局,通過單株抗體結合到腫瘤細胞或免疫細胞上面的受器,減少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抑制的作用,重新喚醒免疫系統,攻擊癌症細胞來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

免疫療法效果佳 結果比傳統化療優異

目前有許多臨床研究結合了免疫療法和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鄭舒帆醫師進一步指出,已經有臨床試驗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學治療效果更好。由於免疫療法的出現,讓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朝精準醫療又邁進一步。就好像標靶治療一樣,因為腫瘤特性的不同,雖然免疫療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使用,但通過配合醫師安排的檢測,找出目前醫療上最適合每一個病人的治療方式,是肺癌治療的新里程碑,已經逐漸變成未來的趨勢。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