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生物感測技術 偵測心房顫動防中風

預防中風、心臟病有重大突破!國內研究發現,運用穿戴式生物感測技術及生理訊號分析方法,能夠早期診斷、預防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心臟疾病,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光學式訊號偵測 準確性達100%

台大研究團隊自2014年開始,進行「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針對600多筆臨床資料,進行光學式訊號心房顫動偵測,同時比較傳統心電圖,準確率高達97%;進一步使用生物感測晶片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在24例測試中,取得準確性高達100%的成果。

罹患心房顫動 腦中風機率高5倍

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罹病率為5-7%。台大醫院神經部神經及腦血管病科主治醫師湯頌君指出,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患者的腦中風機率增加5倍以上,且隨著年紀的增長、發生率越高。

陣發性心房顫動難診斷 無法有效預防中風

湯頌君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可透過治療加以控制,但症狀並不容易發現,尤其陣發性心房顫動,不容易透過例行、短時間的心電圖察覺,通常需要至少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連續心電圖監測,或是透過心律紀錄器等工具介入,才能有效偵測;但不論是檢查成本、技術複雜度都非常高,導致心房顫動的徵兆難以普查,無法有效早期診斷及預防中風。

生物感測晶片 偵測心房顫動較便利

湯頌君醫師強調,透過生物感測晶片技術與穿戴式裝置的高度準確性,進行長時間、居家監測心跳規律性,可免除以往受限於大型醫療儀器,耗時長、不易操作且無法長時間監測等缺點,可有效篩檢高度可能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達到早期診斷、降低中風機率的目的。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