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肝癌」奪命 醫籲2項定期篩檢

肝癌5年存活率低於3成,醫師籲2項定期篩檢!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林錫銘表示,肝癌好發30-70歲壯年男性,嚴重影響家庭支柱,呼籲40歲以上民眾篩檢「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並忌酒、發霉食物。台灣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北榮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指出,目前有肝癌標靶新藥,突破存活時間、疾病控制、腫瘤縮小等指標,且對華人效果顯著。

肝癌男為女2倍 早期無症狀

林錫銘指出,根據105年癌症報告,肝癌新發生數高達11,075人,男性個案數為女性的兩倍多,且好發壯年。肝癌早期幾乎無症狀,一旦出現疲勞、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黃疸、腹部腫大等症狀,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且一旦轉移,5年存活率也將降至約3成以下 ,但傳統標靶藥物效果有限。

新標靶藥增療效 華人族群反應好

為突破傳統肝癌標靶藥物治療,新標靶藥物全球臨床測試結果顯示,無惡化存活時間顯著延長達2倍(7.4 vs 3.7個月);疾病無惡化時間延長也達2倍以上(8.9 vs 3.7個月);腫瘤縮小比例亦顯著提高近3倍(24.1% vs 9.2%)。黃怡翔指出,華人族群使用新標靶藥物時,整體存活時間上也比傳統藥物多近5個月,無惡化存活時間與疾病無惡化時間,更分別可增加9.2與11個月。

降低副作用 提升生活品質

黃怡翔提到,新藥副作用機率也較低,發生手足症候群的機率明顯減少(27% vs 52%),掉髮的機率則降低(3% vs 25%),腹瀉問題得到改善(39% vs 46%),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其他最常見的治療後不良反應有高血壓、蛋白尿等。林錫銘表示,新藥核准使用於無法手術且不適合局部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可望成最適合第一線用藥之一。然而任何藥物的使用,仍需與主治醫師進行充分討論。

預防肝癌找上門 遵循「223」口訣

由於慢性B、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主因,約有6-7成是B型肝炎引起,約2成則是C型肝炎,因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易進展成慢性肝炎,再演變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林錫銘提醒,民眾可謹記「2要2不3族群」的「223」口訣:

「2要」: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進行定期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兩者缺一不可。

「2不」:避免「過度飲酒」、「易受黴菌毒素汙染的食物」,例如發霉的麵包、玉米、醃漬類食品等。

「3族群」:罹患肝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者」以及「一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應更加積極預防,40歲以後須定期進行篩檢。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