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歲月不留白 飛秒雷射視力睛采回春
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透過尖端科技的輔助,提供白內障患者更安全、信賴的手術選擇,讓患者視力回春,重拾清晰視力所帶來的良好生活品質。

白內障是老年長者常見的眼疾,隨著手術日新月異,以及人工水晶體的多樣選擇,患者術後「視」界可更加光明,近年更將飛秒雷射運用在白內障手術,大幅提升手術精準度與成功率,讓醫師、患者更安心。飛秒雷射原是運用在近視雷射手術,自三、四年前開始運用於白內障,台灣是亞洲最早引進的國家之一,初期由大型眼科診所開始,後大型醫學中心也陸續引進,由於飛秒雷射可依照設定的參數讓手術執行更精準,病人實際受惠,因此受到醫師肯定,手術也愈發普及。
 
恢復期縮短,術後感染機率降低
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劉瑞玲指出:「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有多項傳統手術所沒有的優點,可提供需要的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這項手術的最大突破是改變傳統的鋼刀切割角膜,而是採用雷射光切割,也就是將過去的醫師手動,改為過雷射切割,不但傷口較平整,且術後的癒合更整齊,術後的不舒服感降低,傷口恢復期縮短,劉瑞玲醫師強調:「當傷口癒合更快,理論上也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對於高齡、抵抗力較低,或是糖尿病患者等術後感染的高危險群,安全性有所提升。」
 
此外,這項手術提供術前的眼球掃描,針對眼球的結構如角膜厚度、前房大小、水晶體厚度等做精準的測量,進而執行客製化手術,對於手術困難度較高的患者,可提高成功率。另一方面,由於事先透過雷射做水晶體核仁切割,所以後續手術中所需要的超音波能量顯著減少,對於角膜內皮細胞的傷害也因此降低,對部分角膜內皮細胞病變、或是受到嚴重破壞的患者,如:急性青光眼病人,有很大的保護作用,「尤其是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病人,前房已經變淺,手術的操作空間變小,當超音波探頭進入眼內時,有傷害到角膜的風險,新儀器用微量的雷射做水晶體核仁切割,減少後續步驟所需使用的超音波能量,對角膜內皮細胞相對有保障。」
 
微量超音波 減少角膜內皮細胞傷害
劉瑞玲主任強調,一般角膜正常的病患,手術的耐受力較好,但如果角膜內皮細胞已經受傷了,就須留意手術途中對角膜傷害的風險,這類病患就適合考慮施行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
 
劉瑞玲主任有名病患因急性閉鎖型青光眼發作到院急診,眼壓高達60毫米汞柱,角膜明顯水腫,角膜內皮細胞每平方釐米僅剩下約五、六百個,又合併嚴重的白內障。原本就計畫待眼壓與角膜水腫情況相對平穩後進行白內障手術,但告知病人因僅存的內皮細胞少,有相對較高的風險在手術後會造成角膜功能失常,必須進一步接受角膜移植術。但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適時引進,病人在聽完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的說明後,毅然決定採用飛秒雷射。手術之後不但角膜在兩週內就恢復清澈透明,且角膜內皮細胞的數目幾乎沒有改變。「這類型病患建議由對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患眼手術有經驗的醫師操刀,透過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將可相對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恢復期。」
 
與功能性水晶體相輔相成
這項手術對功能性水晶體也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劉瑞玲主任指出,傳統手術用器械撕開一個圓形的前囊開口,但手動的圓形不如雷射來得完美,在術後上皮細胞形成不規則的增生,久了造成纖維化,讓放置在囊袋的水晶體產生些微偏移,人工水晶體的光學效果就打了折扣。台北榮總眼科主治醫師許志堅則強調,功能性人工水晶體最重要的是位置正中,飛秒雷射可做出正圓的前囊開口,使得人工水晶體長期穩定維持在正中不偏的位置,尤其對於植入矯正散光或是矯正老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患者,光學效果有明顯的幫助。
 
眼科手術日新月異,劉瑞玲主任謙虛地表示自己有幸得以同步參與,她認為,現代的患者是幸運的,透過新技術的輔助可以獲得比上一代更清晰的視力,她也引用台北榮總眼科與神經內科運用健保資料庫所追蹤的資料,指出70歲以上罹患白內障的老人有執行白內障手術者,十年後老年癡呆症的比率相較於沒有執行白內障手術者少了23%。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手術不僅是讓病患看得到,還影響到自信、心情與生活品質,如果一個新科技的發展可以讓患者生活品質有很大的轉變,不妨在醫師的評估下,彼此討論施行手術的必要性與成功機率,給自己更多的機會與選擇。
 
 

【醫流角色】
劉瑞玲醫師
現任:

台北榮總眼科部部主任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兼  醫學系副系主任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
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眼耳科醫院研究醫師進階訓練


許志堅醫師
現任: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
視網膜科臨床研究員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
眼角膜科臨床研究員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