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的惡夢:痛不欲生的「肌腺症」

文:蘇軒醫師(林口長庚婦產科助理教授)

在門診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是因為嚴重經痛來求診,而且是反反覆覆的需要往醫院跑。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是「肌腺症」,或稱「腺肌症」「肌腺瘤」。

肌腺症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通常是以經痛來表現

肌腺症或稱肌腺瘤,其實嚴格來說它不是瘤,它是一個現象,以專業的醫學來解釋的話,肌腺症是子宮內膜(造成月經出血的組織)異常的出現在子宮肌肉層。因此在月經來潮的時候,這些「異位」於肌肉層的子宮內膜也會跟著出血,但是血只能積聚在肌肉裡面,所以會造成嚴重的疼痛與肌肉組織纖維化。這就好像肩膀打針,當護理師推藥至肩膀肌肉的時候也會產生疼痛感,類似的意思。

因此肌腺症的嚴重程度視「異位」於肌肉層的子宮內膜多寡,與在肌肉層出血多少次、多少個月、多少年有關。隨著年紀的增長,子宮肌肉組織被破壞越厲害,越多纖維化組織產生,子宮會來越硬、越大,導致下次出血時更加疼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嚴重的患者,每次月經來潮是痛不欲生,無法工作,只能痛苦地躺在床上。輕度的患者反而就沒有關係了,因為它不是真正的瘤,幾乎不會有癌變的機會,一般建議觀察即可。

所以治療的方針的在於緩解疼痛,能用最簡單的方法緩解疼痛為佳,然而在重度肌腺症造成重度經痛的患者,一般的止痛藥或口服避孕藥是無法緩解疼痛的。需要使用其他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般輕度的肌腺症患者,吃吃止痛藥就可以過關,它不是真正的瘤,幾乎沒有癌變的可能,不需要擔心。然而需要關注的是重度的患者,目前仍然有很好的治療方式,不管是藥物或手術,要告別肌腺症的惡夢,已經不是不可能了,但是要找到合適的藥物與醫師才能對症處理。

先講好!以下狀況,是經過您的醫師評估到需要治療處理的時候才會發生,臨床上很多肌腺症是輕度沒有什麼經痛,是只需觀察而不用治療的。

一般來說以醫師的角度,會分成兩個大族群:

A.還想要生小孩的

B.不想要生小孩的

A. 還想生小孩的

肌腺症會造成子宮肌肉組織纖維化,因此如果還想生小孩的,醫生會盡量避免用開刀的方法處理肌腺症。原因是纖維化的肌肉經過手術處理後,肌肉組織要融合修復回去的能力變差,未來懷孕子宮變大,會有子宮破裂的風險,這風險比子宮肌瘤切除的患者風險高出很多。

因此如果妳是A族群的患者,就跟手術比較無緣了。醫師會往兩個方向努力:

1.鼓勵快快生小孩,甚至去做人工或試管嬰兒,提高受孕機率,暫時不直接面對處理肌腺症,先把「想生寶寶的因素」去除,生完該生的以後再面對它。

2.當下沒有對象或沒有馬上想生的,因為日子還是要過,所以醫師會選擇藥物治療為主。一般來說止痛藥,「佑汝」、「恩惜膜」、「蜜蕊那」、「柳菩林」都是有機會能控制肌腺症發作的藥物,只是需要跟醫生好好討論與調整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想生但用盡方法生不出來,懷疑是肌腺症造成不孕的問題;或者對藥物治療都無用失敗的,就要考慮手術切除一些肌腺症組織,來修正1、2方法,期望提高執行1、2方法的成功率。這時的手術是切除一點點非常嚴重的部分,保留大部分的肌肉組織,畢竟全部切光後子宮破裂的風險會太大。所以只能切一些些,但是即時如此,懷孕期間子宮破裂的風險還是比其他手術來得高。所以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另外新的方法是用海扶刀來處理,也有成功的案例,只是因為這方法太新,子宮破裂的風險尚未得知。

B. 不想生小孩的

1.醫師還是會選擇以藥物治療為主。一般來說止痛藥,「佑汝」、「恩惜膜」、「蜜蕊那」、「柳菩林」都是有機會能控制肌腺症發作的藥物,只是需要跟醫生好好討論與調整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2.手術。一般來說要靠手術處理只有切除子宮一途,這樣才能解決「肌肉層出血造成經痛」的問題。現在切除子宮,五成左右的婦科醫師已經可以提供腹腔鏡子宮切除的方式了,當然這需要視子宮大小與沾黏程度而定。

在林口長庚醫院,本人在2012年有發表世界首創的自然孔內視鏡子宮切除手術,可以讓患者肚皮沒有傷口,疼痛感低,一般開完刀兩日可以出院。

若沒有考慮生育,且想保留子宮者,可嘗試用腹腔鏡根除性肌腺症組織切除手術,只要能盡可能清除患部,也一樣能緩解很大部分的疼痛,而且子宮能獲得保留。目前統計來看能讓疼痛指數從8-10分降至2-4分,生活品質可獲得改善。

因此B族群,醫師選擇手術的病患,基本上是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所以手術治療我會以「開完刀以後不用再面對藥物治療」的目標前進,畢竟之前嘗試過藥物治療失敗後才轉以手術處理,若還是用A3族群的心態切除一點點,就失去手術的意義了,因為患者已經是B2族群了(沒想生了,藥物治療也失敗了)。所以腹腔鏡根除性的肌腺瘤切除、自然孔內視鏡子宮全切除、自然孔內視鏡子宮次全切除(保留子宮頸),才是B2族群的黃金處理方式。成功率會比較高。

本文客觀的把肌腺症治療分成這幾塊,然而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這裡說的是醫師決定要處理的患者,且此分類乃個人門診經驗,只適用於我的門診患者,方便民眾理解我的思路與治療方法,一般民眾可拿去參考,但這並非所有醫師的標準分類,您拿去跟其他醫生說,「醫生我是B2患者!」,其他醫生會一頭霧水喔。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