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許多罹癌位置若在「中低位」的直腸癌患者寧願放棄治療,也不願意切除肛門;對此,醫師表示,8成的直腸癌經放射線治療有成效,縮小腫瘤也拉長與肛門口的距離,可成功切除腫瘤,也保住肛門。
 
高雄吳姓家庭主婦去年初出現排便出血,誤認痔瘡出血,拖了一年,出血狀況愈來愈嚴重,且排便異常,才到住家附近的醫學中心就診,發現罹患直腸癌第二期,腫瘤有4×3公分,且距離肛門口僅3.5公分,必須開刀將腫瘤和肛門一併切除。但吳姓婦人說:「我不要治癌成功後,卻要在腹部排便!」
 
林新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黃敦衍說,傳統上,直腸癌距離肛門約5公分,除了切除腫瘤,也無法保留肛門,必須設置人工肛門,現在先作放射線治療,可縮小腫瘤,也拉長與肛門口的距離,讓患者有機會保住肛門。
 
吳婦在今年初進行7週35次的放射線治療,4公分大的腫瘤縮小到0.7公分,與肛門口距離拉長到近5公分,接著手術切除腫瘤,並且在橫結腸作J型儲存袋,增加1倍容量,以取代直腸儲存糞便功能,腹部則作造口裝置暫時性人工肛門,6月已經關閉人工肛門接回自己的肛門。吳婦昨天開心地說,現在排便和正常人一樣,只需定期回診追蹤。
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說,大腸直腸癌患者經放射線治療有8成效果,治療期間可能有腹瀉的暫時性副作用,不過,腫瘤超過5公分大,成效比較不好。
 
黃敦衍指出,大腸直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7成,治療時,肛門能否保留,除了與腫瘤位置、腫瘤大小、侵犯深度、有無淋巴轉移、癌組織分化都有關,現在有很多治療選擇,患者不要過度擔心肛門不保而放棄治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5/today-health3.htm?Slots=BHealth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敦衍(左)與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右)聯手治療,幫吳姓婦人保住肛門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記者蔡淑媛攝)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