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如果堆積在腹部,很難令人不注意它,但如果堆積在肝臟,你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因此常忽視它的存在,然而它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正常的肝臟並無脂肪或只有少許脂肪,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脂肪(主要的成份是三酸甘油酯)堆積在肝細胞內,超過肝臟本身重量的5%~10%。
體內三酸甘油酯(TG)及膽固醇主要是從食物中攝取,食物經腸道消化吸收形成的TG,經由血液運送到肝臟加工,形成脂蛋白,再釋放至血中循環到身體各處以供細胞使用。肝臟本身也會合成部份膽固醇及TG,當流入肝臟的TG增加(吸收增加)或肝臟釋出減少時,就會使得TG剩出,肝細胞便得提供這些多出的TG囤積場所,就形成脂肪肝。
很多因素都會形成脂肪肝,最常見是酒精、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急劇減重及某些藥物(例如:帝拔癲、類固醇、四環黴素、女性荷爾蒙等)。一般認為脂肪肝是無害的,但當這些脂肪積存到超過一定量時,部份病人便會引起肝細胞發炎、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因此脂肪肝可分成四個時期:(1)單純脂肪肝:此時肝細胞囤積過多脂肪,並未對肝臟造成損傷,肝功能亦正常。(2)脂肪性肝炎:此時肝細胞內脂肪引起肝臟發炎。(3)纖維化:由於脂肪性肝炎造成慢性持續性肝炎,導致肝臟產生疤痕組織,形成纖維化。(4)肝硬化:當肝臟很多纖維組織取代就進入肝硬化。據估計,約2%的單純脂肪肝經過15年至20年會演變成肝硬化,而脂肪性肝炎者,經過8年約有12%會演變成肝硬化。目前並不清楚同樣是脂肪肝,為何有人會引發肝發炎甚而肝硬化,而有些人卻不會。
脂肪肝在各國的盛行率約10%至24%,肥胖者更高達75%有脂肪肝,而其中的23%有脂肪性肝炎。第2型糖尿病患中,70%亦有脂肪肝,由於肥胖及糖尿病人口不斷增加,因此脂肪肝變成慢性肝病中很常見也很重要的病因之一。
一般而言,脂肪肝並無症狀,通常是體檢或因其他問題做肝臟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肝功能大部份是正常,但亦有異常者(可達正常值10倍)。部份病人會有倦怠或右上腹不適等症狀。脂肪肝目前並無專門的特效藥物,但它在未進入肝硬化前卻是可逆的,因此治療方針首先要找出致病的原因(例如:高血脂、糖尿病、藥物、酒精等),加以改善控制,如有肥胖,就得配合飲食及運動,並逐漸減重。看似無害的脂肪肝,應該早期加以辨識、追蹤和控制以防它造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嚴重後果。
資料來源:壢新醫院腸胃肝膽科 郭佑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