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彩再升級 泛談白內障術後的長期保護
白內障的成因是眼球中的水晶體逐漸變成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常有模糊、看不清的現象。
 
54歲的唐總監,因血糖偏高正服用降血糖藥物,最近視力檢查發現患有白內障合併乾眼症,擔心高血糖影響手術後傷口不易癒合,又害怕無法長期保護視力,維持敏銳視覺,遲遲不願意接受治療,後經醫師詳細檢查視網膜、血糖,而且給予術前衛教溝通,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置換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結果手術成功,醫師囑咐,控制血糖穩定,做好手術眼睛的保護,就會擁有良好視力品質。
 
新竹馬階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聰麒表示,若用傳統相機為例,水晶體類似相機鏡頭,原本透明無瑕,具有調節光線聚焦視網膜的作用,視網膜好比底片,會將影像清楚呈現,隨著年齡、紫外線、近距離光源或眼底病變等影響,水晶體內蛋白質結構出現紊亂,不再透明,愈來愈混濁。90%的人都會發生白內障,只是發生早晚會因人而異,高度近視、長期曝露陽光,或患有糖尿病、自體免疫需長期服藥者,白內障可能提前到三、四十歲發生。 
 
一旦檢查出白內障,非得馬上開刀切除,置換人工水晶體?不少人擔心手術會不成功或術後有眼睛病變的疑慮,遲疑不敢開刀,張聰麒指出,白內障手術雖已是十分安全與成熟的眼疾手術,也非適合每一個人,特別是有糖尿病、自體免疫、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病患,必須透過「檢查、手術、保養」三個階段的治療,方能確保術後的長期視力品質。
 
階段1 徹底檢查 釐清病情再治療
視力出現模糊、畏光情況時,有些人以為是白內障症狀,會直接要求眼科醫師進行白內障手術予以改善,張聰麒呼籲,這類症狀不單是白內障獨有,黃斑部病變、青光眼也有類似情形,必須詳盡做眼底檢查病因,如果只是單純鏡頭髒掉的問題,就是白內障,可以直接進行白內障手術,置換符合個人需求的人工水晶體,就可以回復視力品質。如果有合併糖尿病、其他眼疾,必須配合醫師的檢查,需先釐清病情及未來發展,畢竟人工水晶體置換需在眼睛呈現良好狀態,無發炎或破皮情況下進行,張聰麒強調:「如果病情已經影響眼睛健康,不要貿然進行,需先控制好後,再進行白內障手術,才有助術後的視力品質。」
 
階段2 重視手術 提高術後視力品質 
手術切除術及人工水晶體挑選,也會影響白內障術後的眼睛長期保護。目前白內障手術已有長足進步,早期是大傷口的傳統囊外摘除手術,需住院治療,且需置入硬式人工水晶體,逐漸進步到超音波乳化晶體乳化術,傷口很小,幾乎是無縫線的小切口,已經是目前手術主流,開完刀後即可回家休養,不用住院,近年來更進步到雷射飛秒白內障手術,要求絕對精準度,除能迅速切割完美環形,置放人工水晶體時,也能達到置中性及穩定度,張聰麒表示,透過最適合的白內障手術,可以讓糖尿病、自體免疫或眼疾患者的問題獲得明顯改善,減少二次白內障發生機率。
 
白內障手術後,大自然中的紫外線、藍光會危害到視網膜黃斑部,雖然有人會以選擇長期服用葉黃素保護黃斑部,但牽涉到葉黃素的有效劑量及順從性,還有長期花費的成本,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張聰麒建議,可以置換黃色人工水晶體,不僅是一次性花費,而且長期過濾紫外線、藍光作用,降低對視網膜傷害,減少黃斑部病變的危險,也可以依據個人屈光,置換具有矯正功能的散光、多功能人工水晶體,確保術後的長期用眼需求。
 
階段3 保養護眼 降低黃斑部傷害
水晶體具有過濾有害光的功能,但置換後的人工水晶體缺乏此一自然機制,可以選擇黃色人工水晶體予以改善,同時要減少接觸3C產品,避免過度曝露在藍光之下,若遇到強光時,需配戴太陽眼鏡或護目鏡加強防護,每日可適量攝取含有葉黃素的食物及服用魚油保健品,具有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功效。張聰麒呼籲,白內障手術後的護眼工作必須持之以恆,且需定期回診檢查視力,方能維持長久性的的視覺品質。
 
醫流角色 張聰麒醫師
現任:
新竹馬階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醫師
桃園敏盛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