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S 記者 許碩穎 報導
有些人上廁所可以臭氣熏天、久久不散;有不少人的糞便則是酸味;少數人則無味,究竟為何糞便有這麼多種味道?真的只是「與飲食有關」這麼簡單嗎?
其實糞便的氣味可不只與飲食有關,糞便形狀與氣味、排便次數都可反映出腸胃道是否健康,可說是人體的算命師。專家表示,若排便時氣味惡臭難耐,那麼建議應該快去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因為疾病就潛伏在你的腸胃道裡!
腸胃健康,便便不臭!
腸胃道當中有上千種細菌,可分為益生菌、壞菌與其他種細菌,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益生菌與壞菌會和平共處,達到「平衡」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中,糞便不會有異味;若平衡被打破時,壞菌比益生菌還多,無法抵抗各種病菌攻擊,疾病就由此而生。
這也是為何新生兒糞便都沒有臭味的原因,在嬰兒的腸胃道裡有9成以上的細菌都是益生菌等好菌,但隨著年紀漸長,好菌逐漸減少,糞便就開始有異味了。
WHO提出6種糞便氣味,依「味」辨病:
1、臭味:肉類或高蛋白食物攝取過多,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高。
2、酸味:有消化不良現象,多有便秘問題,建議可多吃蔬果或補充益生菌。
3、燒焦味:小腸功能低下。
4、有腥味的黑便:腸胃道有出血現象。
5、水便:腸胃道內有大量血液滯留或是黏液分解過多。
6、「詭異的」臭味:當心小腸有出血性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