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 記者林相如/佳里報導
惡性腫瘤連續34年高居國人疾病死因首位,其中大腸癌新增的人數最多,近20年來以倍數成長。佳里奇美醫院消化系外科主治醫生曾建仁指出,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呼籲有疑慮的民眾應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篩檢。
曾建仁指出,大腸癌的致病原因除了與基因突變、環境及遺傳等因素有關外,飲食西化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之一,尤其現代人外食機會多,蔬果食用少,加上吃太多肉、油脂及精緻飲食,高脂肪、高熱量及缺乏運動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他說,20年前國人大腸癌年新增約3千人,到2007年時,年新增已達1萬人,根據2014年的統計資料,大腸癌每年新增的病例多達1萬4千人,新增人數是所有癌症中最多。因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造成新診斷的大腸癌患者,每5人就有1人癌細胞已經轉移。
他強調,大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常延誤治療,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多半已較嚴重。目前國民健康局補助50歲到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研究證實,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大腸癌死亡率。
他呼籲民眾應該少食紅肉、加工肉,避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應多吃蔬果、多運動,且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預防罹患大腸癌,即使罹病也能增加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