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相較於不喝酒的人們,規律飲酒的人比較可能發生一種會危及生命的心律異常─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一般會導致非常快速、不規則的心跳,但並不一定會有明顯徵狀表現出來;心房顫動會造成胸痛,呼吸短促,並增加心衰竭與中風風險。
科學家們在美國心臟醫學會期刊上指出,每天喝超過適量的酒會大幅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適度飲酒的定義是男性2份,女性1份;直到現在,有關習慣性飲酒與心房顫動之間風險的研究,其結果不一。
這些發現是根據14篇收納超過130,820位受試者的研究,研究團隊只收納喝酒最多的族群,定義為男性每天超過2份,女性每天1份以上,或不論男女性每天都超過1.5份以上;該團隊接著比較喝最多酒和最少酒的受試者,其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
【誰處於心房顫動的高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酒喝得越多,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就越高。具體來說,每多喝1份標準量的酒,含10公克的酒精,發生心房顫動的風險就增加8%;換句話說,每天喝1份酒,會增加8%的心房顫動風險,2份酒的風險則增加16%。
相較於喝最少酒的受試者,喝最多酒者發生心房顫動風險增加50%。
目前仍不清楚為什麼喝酒會引發心房顫動;有些人相信是酒精本身會造成影響心臟維持正常節律能力的生化改變;另一些研究者則認為,長期飲酒過量已知會導致心臟衰竭,因而讓心律不整更可能發生。
研究人員表示,滴酒不沾是預防心房顫動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