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特約記者謝賀潔/攝影:記者沈昱嘉
近年黑心食品連環爆,再加上台灣人飲食西化、嗜吃肉類、肥胖人口增加等因素,使大腸癌患者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黃素華說,預防大腸癌可從日常飲食做起,像是吃大蒜就是不錯的選擇。當蒜頭切開後,裡面的蒜素接觸到空氣或水分,會被分解成「雙丙烯二硫化物」的活性物質,經實驗後證明,該物質具有抗腫瘤的效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可食用2~5公克的大蒜,相當於1~2瓣的蒜片,能促進保健,若大量食用則可能會造成噁心、腹脹及腸胃不適的情形。
黃素華說,大蒜切開後最好放置一下再吃,讓蒜素和空氣接觸後,可以產生比較多的防癌物質,但也不要超過10分鐘,否則會揮發掉。
而網路上流傳,生吃大蒜保健效果最好,黃素華表示,加熱是否會影響大蒜防癌的效果,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證實,他反而建議腸胃較差或怕大蒜臭味的人,可烹煮過後再食用,比較不會這麼刺激,嗆辣味也較淡,只要避免油炸或過度烹調就好。
蔣鋒帆補充,因為大蒜有抗凝血的作用,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像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在購買大蒜保健食品或大量吃蒜頭前,最好先和醫師討論。
醫師再提點
蔣鋒帆表示,預防大腸癌除了飲食外,也要搭配規律運動且作息正常,50~74歲的人,每2年可以到醫院進行1次免費篩檢,民眾可以多多利用,但因為篩檢仍有誤差範圍,所以真的有疑慮的人,建議直接找醫師詢問。
【相關知識+】
吃素就能和大腸癌絕緣?
大腸癌的發生並非由單一因素決定,基因突變、家族遺傳等都會有所影響。蔣鋒帆提到,多吃蔬菜水果的確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但有些素食加工品有添加劑或青菜有農藥殘留的狀況,都還是有可能讓長期茹素者,因為飲食而罹患大腸癌。
常做大腸水療可以預防大腸癌?
許多坊間診所宣稱大腸水療能夠排除體內毒素、促進排便,進而達到保健腸道的效果。蔣鋒帆說,英國某些標竿醫院確實有利用大腸水療做為輔助性的治療方式,但目前台灣仍未將大腸水療列為正式的醫療手段,因此不論是想要治療或預防大腸癌,都建議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比較妥當。
大便出血是大腸癌的徵兆?
蔣鋒帆說,便血是大腸癌和痔瘡的共同症狀,但表現上略有不同。痔瘡所造成的出血血液顏色比較鮮紅,且糞便形狀完整。反觀大腸癌患者的便血顏色則會偏暗紅,且糞便比較不成形。不過他提醒,若大腸癌腫瘤生長在靠近肛門處時,兩者的徵兆就難以分辨,而有時便血的情況,肉眼也難以辨別,因此還是去醫院診斷的結果會比較準確。
※如有身體不適,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