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記者張立勳/台北報導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依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天有39人罹患大腸癌,為癌症發生人數排行第一。北市衛生局呼籲,勤運動、多蔬果、少紅肉,可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50歲以上、74歲以下的民眾,享有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定期癌篩可早期發現,應及早把握黃金就醫時機。
相較10年前,2011年全國民眾大腸癌發生人數1萬4087人增為2倍,平均每天39人罹患大腸癌,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表示,都會市民外食比例愈來愈多,飲食習慣偏向高脂肪、低纖維及多紅肉,加上缺乏運動,導至北市大腸癌發生人數不斷增加。
去年北市13萬3883人大腸癌篩檢,發現大腸癌226人(1.69%)、3191人(23.83%)癌前病變,林莉茹說,由於大腸癌在早期無明顯症狀,等到有解血便或大便型態改變等異常現象發生時,常為時已晚,呼籲民眾在沒有症狀時就定期篩檢。
糞便潛血檢查,是一種安全、簡單又準確的篩檢工具,沒有侵入性,不會有疼痛感,檢查前也不需限制飲食。
林莉茹說,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且0期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
衛生局提醒,春節年假將近,許多人放鬆心情卻忽略飲食控制,大魚大肉又多脂、多糖及高鹽飲食狀況下,加上缺乏運動,往往就會成了「大腹翁」或「大腹婆」,長期恐增加慢性疾病風險及罹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