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節目中我們為您報導了卵子和基因商機,今天要為您報導人工受精的議題。

對不孕的夫妻來說,想要擁有自己孩子必須走過很艱辛的過程。日本有夫妻為了一圓生子夢,透過AID療法,也就是「捐贈者人工受精」,把捐贈者的精子跟卵子經過人工受精後,再植入產婦體內。現在這樣借精產下的孩子並不少見,不過是否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醫療系統是否有完整的配套體系,仍是一項課題。

「那麼植入囉」,婦產科正為產婦進行不孕治療,把卵子跟捐贈者的精子經過人工受精後,再植入產婦體內,這種療法稱為AID「捐贈者人工受精」。

感覺有些雀躍期待,千葉縣的佐藤夫婦在治療不孕過程中歷經煎熬,我罹患的是無精子症,曾經擔心兩人是不是就得分手,真的非常悲傷選擇不生孩子這對我來說太困難了,結果只能選擇AID治療。」 

透過AID療法誕生的孩子並不少見不過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卻是一大問題。目前日本國內捐贈精子的人,大部分是由醫療機構自行募集,一般人不會告訴他人自己兼差做捐精,在我辭職之前還能捐幾次,趁自己還是學生身分;孩子當然有知道父親是誰的權利,不過將來孩子跑來找自己的話,捐贈者會有什麼反應呢?

我很少去思考到這個狀況,我認為會視當時自己是否有孩子,狀況可能會有所不同感覺,有點棘手呢。

生殖醫療市場成熟的美國,精子銀行則建立的一套系統,孩子滿18歲後,我們可以告知捐精者的聯絡方式。大約有3成左右的捐精者,願意公開自己的身分,民眾只要支付追加費用,就能得知捐贈者身分,以及聯絡方式。

也有國家明文保障這項權利。瑞典的法律保障孩子滿18歲,就有權利知道捐精者的名字跟住址,瑞典從30年前開始,便明文保障孩子有得知生父的權利,不過還是有許多父母並不會告訴孩子是透過捐精誕生的。

佐藤夫婦也經過一番掙扎,最後決定將來會告訴孩子是捐精產下的小孩。比方說養父母孩子是不是覺得受到疼愛,這些狀況我們也經過一番掙扎,孩子想知道生父的話,如果大環境能做到我認為這樣比較好,得知生父為何是必要的;權利專家發表了他的見解:
知道父親是誰,對於自我的確立、完成自我認同是非常重要的。

借精生子引發的倫理課題仍考驗著人們的智慧。

資料來源:台視新聞

http://www.ttv.com.tw/104/01/1040130/10401300033100F.htm?from=579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