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術後追蹤 新檢測技術避誤差

【蘋果日報】 
 
術後腸癌患者,因1~3年內易復發,需依照醫囑追蹤腫瘤有無復發,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宏彰強調,傳統多倚賴抽血檢測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但容易受抽菸、肝炎、潰瘍性腸炎等非腫瘤因素影響數據波動,而新式腫瘤標記檢測技術(DR-70)則能有效避免誤差,提高判讀腫瘤有無復發的準確度,不過每次需自費約4000元。
陳宏彰醫師指出,DR-70檢測主要是利用腫瘤在生長時,血清中會殘留許多的纖維蛋白原退化產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再藉由特殊試劑檢測纖維蛋白原退化產物多寡,作為腫瘤是否復發的判讀依據,比起傳統癌胚抗原檢測較不易受抽菸、潰瘍發炎等變因影響,據研究顯示,DR-70檢測可從癌胚抗原檢測正常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中,判讀出71.6%可能復發患者。

3個月 回診追蹤
但陳宏彰醫師提到,目前臨床上多數腸癌患者在術後追蹤仍採健保給付的癌胚抗原檢測,醫師會合併觀察患者術後疼痛反應、恢復狀況等來輔助判讀檢測數據有無出現落差,如數據無異狀但術後恢復狀況差,就必須多施以DR-70檢測,多數可找出復發跡象。
而對於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病情控制穩定的腸癌患者,醫師會建議每3個月回診追蹤一次,術後腸癌患者在1~3年內復發機率最高,更不可輕忽,應積極回診追蹤,以免延誤治療,讓癌細胞出現轉移惡化等跡象。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