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排便出血 愛注意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報導
 
排便出血可能因痔瘡或者飲食因素所誘發,若是大腸癌高危險群,也可能造成這類問題。應積極預防,配合篩檢、追蹤,以掌握治療黃金期。
 
排便出血成因與影響
 
排便出血屬於一種下消化道的出血,包括小腸下段、結腸、直腸及肛門。排便出血大約有九成以上比例,可能因內痔、肛裂所造成。屬於常見的文明病,多見因為纖維攝取不足,工作必須久坐,如計程車司機,以及體質容易有便秘問題者。若血在腸內停留時間短,通常會解出鮮紅色血便。當腸蠕動速度變慢時,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久,則可能解出柏油樣糞便。因此消化道出血患者,其解出的糞便外觀差異,須視出血處、出血速度及腸蠕動快慢而定。
 
排便出血徵兆注意
 
其他還有可能是因為直腸潰瘍、或大腸癌惡性腫瘤因素所造成。血便的診斷鑑別,常配合肛門指檢或肛門鏡檢,並可配合糞便潛血檢查或內視鏡檢查,包括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等。其中,內視鏡檢查是最準確快速的判別診斷工具。
 
專家看法
 
亞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耿立表示,一般若是內痔造成的排便出血,不需要太過緊張,平常也應配合保養,多蔬果、運動,生活作息調整,避免熬夜。而其他因素,如直腸潰瘍造成的排便出血,常見於衰弱的老年人、久住加護病房者、免疫力差者,危險性高,嚴重會短時間內危及性命。
 
另外,林醫師表示,大腸癌通常若以排便出血表現,往往都可能是到了第三期階段。提醒有家族病史、大腸息肉等高危險群,應定期配合篩檢、追蹤,以利早期發現病兆。
 
建議事項
 
在排便出血疾病因素中,惡性腫瘤、癌症只佔少部分,其他都是良性疾病因素,應配合積極治療、保養。平時對個人的排便異常應多加注意,一有異常儘快就醫檢查治療,即可有效防範。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