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 記者翁順利/台北報導
隨著西方飲食風行及飲食精緻化的影響,國人的大腸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和民眾常詢問︰飲食方面是否有可以改善加強?常聽到的 1日 5蔬果、補充有益菌是否真的有用?
食用紅肉、高脂肪食物後,膽汁分泌會增加,膽鹽濃度會上升,再加上腸內不正常細菌菌落增加,參與代謝膽鹽之後會轉化為其他促癌物質,確實會增加大腸癌發生率。
所以補充腸道中有益菌,當食物中的纖維到達大腸後,可以被腸內細菌利用來發酵作用,產生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效果的有機酸,同時這些有機酸也會被大腸表面黏膜細胞直接利用,做為能量來源,促進腸黏膜細胞的新陳代謝,因此具有增進大腸健康的作用。
過去的 1日 5蔬果,目前調整成每天蔬果應至少 7份,尤其男性每天應吃 9份蔬果,每份約 1個拳頭大小。
它的保護機制為基於植物纖維可通過吸收水分而脹大體積,稀釋腸道中的多種致癌物,有些纖維素可吸附致癌物質。且纖維不被人體吸收,形同增加大便體積後,可促進腸蠕動,縮短腸內容物通過時間,加速致癌物排出。
這樣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接觸作用的時間縮短,同時纖維素在腸道內可被正常菌落的細菌利用,連帶會改變結腸的酸鹼度,降低腸道內游離氨的濃度,降低大腸內厭氧菌群的數量。
別忘記足夠的水份也是必須的,成人 1日至少 1.5至 2公升的水。換言之,除了正餐中的湯之外,每日須喝 5至 6杯水,如此也會促進腸蠕動。
當然,吸菸、高脂肪食物、食物中含較多的致癌物質,例如化學添加物或色素、烤焦的肉類、醃漬品、海域受污染的海鮮或魚類,也少碰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