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不當誇耀孩子的反效果(三)
孩子易失去自我認識與調適力
如果小孩從小一直覺得任何事情他都「應該」是表現最優秀的那一個,他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到「自我認識」與「自我調適」,你知道「自我認識」與「自我調適」的能力有多重要嗎?
 
陳永儀教授指出,一個無法自我認識與自我調適的人,一旦哪一天遭遇無法受到他掌控的事情,內心會產生嚴重挫折感,並且會認定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讓他感覺好過一點(feel better),有可能因此一直陷入憤怒、孤獨、焦慮、不滿意當中;若是如此,又如何面對未來人生各種挑戰,把握機會、發揮潛力?
 
「如果你真的認為你孩子這一輩子都會是最優秀的,不會失敗,就繼續把他保護得好好的,但是如果你相信他將來是有可能遇到挫折的,身為家長應該教孩子的是如何面對自己的短處,就算跌倒了、失敗了,也能擁有自己再站起來的這種能力。」陳永儀教授說。
 
當心孩子潛能發展受限!
陳永儀教授進一步提醒爸爸媽媽,若不斷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認為」孩子很優秀的表現,從沒有問過孩子本身的意願或感受,某種程度上,也是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認為我只有在這方面有優秀表現,或是爸爸媽媽只希望我在這方面有優秀表現,如果孩子真正的興趣跟本不在這方面,反而有可能讓孩子有很小的空間去發展自己出自己興趣與專長。

善用三明治讚美法:褒、貶、褒的回饋方式
父母對孩子的回饋,如果光只有正面的稱讚,會讓孩子受挫能力變低;只有負向的批評,也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從來不懂得欣賞我,久而久之還可能產生溝通上的問題,謝麗紅教授建議可以善用三明治的回饋法,讓孩子知道自己得到認同與欣賞,若有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負向的回饋意見伴隨著正向讚美呈現,最具建設性,能夠讓孩子產生思考、學習自我修正:
 
STEP 1 具體指出及讚美孩子表現優異的部份。例如,孩子個性外向活潑,英語能力與表達能力都十分優秀,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有這方面的特質與能力,也覺得你這部份表現一直很好唷!」
 
STEP2建設性回饋。「但是,班上的其他同學,會不會其實也很希望他們也有可以表現或練習的機會呢?你覺得有時候要不要也試著把機會讓給別的同學表現看看?」
 
STEP3停留在肯定孩子的部分。「媽媽覺得你一直都表現得很不錯,是個貼心又懂事的孩子!」
 
真心的讚美,一定要公開嗎?
謝麗紅教授與陳永儀教授皆認為,如果爸爸媽媽真心認為自己要多讚美孩子,孩子才會進步,其實都可以在私下進行,針對孩子個別「努力的過程」,作出具體的回應。

自戀型父母 ?
陳永儀教授表示,在臨床上的確有自戀型人格異常(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自我為主,凡是也都以自我為出發點,聽不進去別人的話,缺乏同理心。但是,即使被診斷出有自戀型人格異常,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與證據顯示,有自戀型人格異常的人不能成為好父母。謝麗紅教授強調,喜歡成為眾人焦點的父母,並不一定就是自戀型人格異常,不要輕易地對周遭的人給於過度的病態標籤,此舉對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當父母有自戀特質的傾向
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洪仲清指出,一般在使用「自戀」這兩個字的時候,常是指某個人自己過度地覺得自己很帥、很美,那種感覺通常讓他人有些不舒服。延伸來說,自戀跟自大、浮誇、驕傲、自私等等的概念,有些關係。有時候,我們可以用「過度專注自我,忽略他人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來看。所以,自戀是發生在人我關係當中的一組行為。

自戀,常源自於脆弱的自尊
「我們再走得深一點,自戀,常源自於脆弱的自尊—也就是自我概念不清,導致容易受到挑戰與威脅,所以需要在關係中貶低或剝削他人,來維持自我的健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說。換句話說,自大,有時候是自卑的偽裝,當自戀或自大的面紗被挑破了,即帶來強烈的情緒反應。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