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病大問題 下背痛的平日保健
生活、工作經常久坐不動、或是常得長時間提重物、騎單車時手把太低,小心,下背痛會找上門來!腰酸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醫師表示,姿勢不良是發生下背痛的主因,但如果背痛持續3、4週以上,而且疼痛的感覺還向上、向下等其他部位延伸,就要小心可能是坐骨神經痛等其他因素引起,應儘快就醫。
 
38歲的李先生,最近跟著同事一起迷上騎腳踏車,周末假日常挑戰騎車40公里,一出門就是大半天,不過每次回家後,總覺得腰酸背痛,非常不舒服,路途上快意騎乘的英雄氣概都不見了,讓他漸漸打消運動的念頭。
另一名56歲的吳女士,腰背痛已有好幾年,三不五時就自行買酸痛貼布緩解,本以為是上了年紀難免的小毛病,但近來不僅疼痛難耐,更漸漸感覺雙腳麻木,走路時常得把雨傘當成柺杖,而且也走不遠,每走個10分鐘就得休息一下,即使親友子女相招她出門旅遊,卻怕拖累人家而婉拒,讓她非常困擾。
 
 
8成民眾至少有一次背痛經驗
下背痛是不少人常見的毛病,統計曾發現,超過8成的民眾,一輩子至少有一次背痛的經驗,從每年健保的龐大花費也能看出端倪。根據日前發布的一項國人脊椎保健調查指出,國人因椎間盤疾病或下背痛就診的總人次,10年來成長超過583萬人次。另外以99年門診就醫次數大於100次的患者中,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的醫療花費,也是所有疾病中第一名,高達2.6億元。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疼痛治療中心主任饒紀倫表示,下背痛跟感冒一樣常見,幾乎不分年齡都會出現,年輕人可能是因為運動太激烈,導致下背痛,上了年紀的人,則可能因為脊椎退化、年輕時的傷害累積、以致於疼痛不適,加上骨質疏鬆,也會讓背痛的問題更為惡化。
 
姿勢不良是主因之一
姿勢不良是下背痛發生的主要原因,饒紀倫說,一旦肌肉僵硬、動作不協調,一個不小心就會有「閃到腰」的感覺。日常生活裡有許多不經意的動作,都隱藏發生下背痛的危機。例如,久坐、久站,長時間固定不動、彎下腰撿拾物品就是常見的錯誤姿勢。不少家庭主婦則因做家事、抱小孩、買菜提重物,以及跪著擦地板,施力點就正好在腰部,是常發生背痛的族群。饒紀倫說,他也曾因為穿褲子時,單腳站立,一個沒注意也閃到腰。當腰背痛後,他才發現,連開車踩油門、踩煞車都沒力氣,更發現很多動作都要依賴腰部的力量。

 
還有,近年來國人流行騎腳踏車當運動,如果自行車的手把太低,騎車時雙手伸直、得彎腰弓身、背部緊繃,加上不少人事前沒有任何暖身,一跨上自行車,為了拚長途,一路騎到了終點,途中沒有停下來休息、略為伸展肌肉,很可能休閒不成,反而會背痛。另外女性於懷孕期間,則因為大腹便便,負擔變重,也很容易覺得腰酸背痛。而女性平時為了讓身形修長,穿上高跟鞋,也容易因為重心往前移、身體往後傾,腰椎的受力增加,可能是體重的兩倍之多。饒紀倫也說,有一陣子國人非常流行搖呼拉圈「瘦腰」,但腰部過度扭動也會因用力不當造成背痛。

 
不可忽視的疾病徵兆
不過饒紀倫也提醒,背痛可能也是其他疾病的徵兆。背部的結構包括由頸椎、胸椎、腰椎等組成的脊椎、以及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幫助脊椎挺直。單純的背痛,多半是傷到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但如果骨骼、神經也受到傷害,背痛將不限於局部,疼痛感還可能會延伸到其他部位。

 
當疼痛超過3、4週仍未改善,即有可能影響站立、行走的能力。饒紀倫建議,這時應就醫做影像檢查,看看骨頭是否有椎間盤突出等病變產生,或是還需要進一步的神經學檢查確診,若只當成單純背痛,可能延誤該有的治療。
如果疼痛向下延伸,像吳女士一樣出現雙腳無力,可能因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導致雙腿無力,進一步可能會因為神經長期受壓迫萎縮,造成麻木、刺痛、無法行走;還有國內女性追求肌膚美白,很少曬太陽,更年期過後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一旦因跌倒、打噴嚏等產生壓迫性骨折,多半在胸椎、腰椎的交界處,此時不僅會產生背痛,疼痛感也會往前傳導到前胸。

 
如果男性發現慢性背痛期間超過半年,又有起床後僵硬的「晨僵」現象、運動後反而稍微緩解疼痛,年紀又介於20至40歲之間,則要小心可能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因為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才造成下背痛。

 
緩解下背痛有撇步
背痛令人懊惱之處,在於常反覆發生,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驗,因為背部不適,晚上翻來覆去,睡得不安穩,也影響到白天的精神與工作效率,背痛的程度也更厲害。
要避免背痛反覆發作,首先一定要避免姿勢不良。同時疼痛的急性期,盡量臥床休息,並應避免激烈運動、女性勿穿高跟鞋等。饒紀倫說,背痛的急性期可採取冰敷,並服用消炎藥,如果3天內疼痛情形好轉,可以減少用藥量。如果疼痛未緩解,持續一週,除了用藥,白天上班建議暫時使用護腰,減輕脊椎的受力。
並且可以在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做一些保健操、或是彼拉提斯的訓練(核心肌群的強化訓練,包括腹肌、背肌、骨盆底肌肉、髖關節肌肉),以及慢性期改為熱敷。

 
有些人會自行購買市售的貼布,但饒紀倫提醒,如果是疼痛來自深層的肌肉,而非淺層的肌肉,可能貼了後只有覺得「涼涼的」,並沒有止痛效果、而且貼的時間太長,反而易引起皮膚過敏、紅腫。
同時,有些人會利用推拿,希望緩解背痛,但饒紀倫也提醒,如果有骨質疏鬆、或是有神經學症狀、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病史,骨骼較為脆弱,都不應該隨便推拿,或是推拿後反而覺得疼痛不已就應停止,不要誤以為「痛才有效」,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運動要量力而為
平時養成慢跑、快走等運動習慣,可以培養肌耐力。有些人會以瑜珈當伸展運動,坊間也有不少瑜珈課程以腰背保健為號召,但饒紀倫也提醒,應「知道自己的極限」量力而為,不要勉強練習高難度、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動作,以免讓背痛加劇。另外,公園中常見一些如大輪胎等器材,讓民眾向後仰躺,伸展筋骨,但饒紀倫表示,很可能造成脊椎錯位、嚴重還可能導致下半身癱瘓,最好要避免這個危險動作。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