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沒「嗯嗯」 小心腸躁症
【聯合報╱本報訊】 2013.06.14 02:56 am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成天處於緊張狀態,小心腸胃鬧脾氣,腹瀉或便秘症狀揮之不去。署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周碩渠表示,民眾如果一天上廁所超過3次,或3天以上仍未解便,可能罹患腸躁症。
周碩渠說,腸躁症又稱「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好發於20到29歲的年輕人,女性發生率較高,通常男女的罹病比例為1:2,包括壓力、情緒緊張、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因素,皆是導致腸躁症發病的主因。
不少民眾因腸躁症發病不舒服,常會影響到工作情緒。一項調查指出,腸躁症僅次於感冒,是員工請假的第二常見原因,請假天數為一般人的三倍。
大體而言,腸躁症常見症狀包括不正常排便頻率,如每周上廁所低於3次,或每日解便超過3次;不正常的排便型態,如水瀉或硬便;急便(urgency)、極用力解便(straining)、常覺解不乾淨、排出黏液、腹脹、頭痛、頭暈、肚子痛等情形。
不過,周碩渠說,腸躁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多數人出現腸胃不適症狀會自行服藥或吃普拿疼緩解;部分患者到處看診,跑遍腸胃科、精神科、神經內科等,但若未找出壓力源頭,沒解決腸躁症的致病原因,症狀仍會持續復發。
基本上,腸躁症治療應從調整生活作息、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及紓解壓力的緩和運動等方面著手。周碩渠說,每天睡眠充足有助腸道蠕動,老人至少睡6小時,一般人平均睡8至10小時;並配合腸胃道緩和劑及抗憂鬱或焦慮藥物,少喝汽水等容易脹氣的碳酸飲料,避免豆製品、糯米等難消化食物,多吃一些深綠色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如奇異果、芭樂、番茄等,因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重量,並減少腸胃排空時間,可減少拉肚子腹瀉解不乾淨。
周碩渠說,研究發現,大腸激躁症患者如果每天吃兩顆奇異果,連續4周後,糞便變得較濕軟,45%患者的便秘情形可獲改善。除了腸道蠕動速度增快外,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也縮短,且糞便重量及排便次數都增加。
另外,奇異果及柑橘類食物含有維生素C、E及礦物質,周碩渠說,維生素C可增加抵抗力,E具有抗氧化效果,避免壓力自由基破壞血管,降低血管硬化或高血壓發生機率。
【2013/06/14 聯合報】@ http://udn.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