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常有一群患者明明沒有病卻老覺得有病,而且不相信醫師的說法到處求醫,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精神專科醫師表示,這群「慮病症」患者在門診中很常見,以女性居多、和教育程度呈正相關,但其實他們患的是「心病」,找出造成他們潛在焦慮、憂慮、壓力的原因做深度處理,就能讓患者回到正常生活軌道。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楊聰財表示,「慮病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常常會覺得自己身體某些部份、器官或是系統有疾病,例如一下覺得自己頭暈頭痛、一下覺得腸胃不適、一下又頻尿、有時還會呼吸不過來等等,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常常到醫院找醫師做檢查,但檢結果發現身體並無異常,但患者又不放心,又另外去其它醫院,四處尋醫的結果,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楊聰財表示,這些患者常常是到其它科檢查,被醫師認為有「慮病症」而轉診或會診到精神科,其中,以女性居多、和教育程度呈正相關、以及和自律神經失調有明顯的相關性,楊聰財說:「在焦慮、憂鬱、壓力之下,很容易造成自律神經運作失調,我們常常形容這時侯自律神經就會亂放電,這些個案比較敏感的部位就會察覺有不舒服的感覺,例如一下喊頭暈頭痛、接下來喊會容易拉肚子,其實他是腸躁症,有些人會頻尿、肌肉緊繃、心跳不順等等狀況,導因的前面因素是自律神經失調,再上一層的原因是壓力、焦慮、憂鬱。」

在治療方面,楊聰財表示,首先會先建立好患者和醫師之間的醫病關係後,接著要避免患者的不當的用藥,因為這些個案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常常喜歡當半個醫生,自行亂調藥、或是亂買成藥,造成肝腎功能負擔,另外就是找出患者生活上是不是有什麼比較難以應付的事情造成他情緒障礙,來「對因處理」,才能徹底改善患者的問題,讓患者回到正常生活軌道。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21128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